现代精神医学丛书 行为医学
作者:李凌江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
丛编项: 现代精神医学丛书
内容简介
此书主要供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本科生作为《行为医学》教材使用。当然,对于各行各业从事行为医学工作的读者,应该也是一本很好的继续教育参考书。本书作者们的年龄为30~50岁,都有博士学位,都在大学医学院从事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该说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因此相信读者能从他们活跃的思想、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把握中获得新的启迪。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什么是行为医学()
一、行为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行为医学的大体框架()
第二节行为的基本特征与行为障碍的分类()
一、行为的基本特征()
二、行为障碍的分类与特征()
第三节行为医学研究中的知情同意()
一、知情同意的基本要素()
二、精神或行为障碍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三、涉及儿童的研究()
第二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人类行为的动物学起源()
一、摄食与觅食行为()
二、性行为()
三、抚幼行为()
四、攻击和自我防御行为()
五、探究与追求刺激行为()
六、社群行为()
七、利他行为()
第二节人类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一、进化与自然选择()
二、基因、基因型变异与行为()
第三节脑可塑性、应激与行为的生物适应性()
一、发育期应激对发育可塑性的影响及疾病易感性()
二、应激相关精神病理的脑可塑性机制()
第三章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心理活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心理活动的定义()
二、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三、心理活动的特征()
第二节个性的形成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二、 社会性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应激、应付与心理控制感()
一、应激与应激原()
二、应激的心理应付方式与防御机制()
三、心理控制感()
第四章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第一节人类行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目的()
三、社会化的场所()
四、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人类行为的社会控制()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种类()
第五章行为的动物实验方法()
第一节动物行为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一、条件反射()
二、奖励与惩罚()
第二节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操作规范()
一、动物实验伦理()
二、实验操作规范()
第三节实验设计原理()
一、设计的艺术()
二、生物学统计()
三、行为学动物实验观测的一般指标()
第四节学习记忆和痴呆症模型()
一、记忆的分类()
二、空间记忆模型()
三、工作记忆模型()
四、非陈述性记忆动物模型()
第五节精神疾病模型()
一、抑郁症模型()
二、焦虑症模型()
三、 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模型()
四、精神分裂症模型()
五、毒品成瘾模型()
第六章人类行为障碍的评估与诊断方法()
第一节行为障碍诊断与评估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目标行为()
二、获取行为信息()
三、所获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四、诊断决策()
第二节 行为诊断评估技术()
一、行为访谈()
二、行为观察()
三、自我监控()
四、生理心理测量()
五、神经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 行为诊断评估中常用的心理测验()
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神经心理测验()
第二篇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
第七章精神应激的致病机制()
第一节 精神应激致病机制的几个基本观点()
一、精神应激致病机制的共同通路:内稳态失衡()
二、精神应激致病的分化机制:个体素质还是应激原特征
()
第二节精神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一、肾上腺素()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三、皮质内固醇()
四、其他与应激反应有关的重要神经递质或调质()
第三节精神应激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一、前额叶()
二、下丘脑腹侧核()
三、杏仁核()
四、海马()
五、大脑的偏侧性()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急性应激障碍()
一、临床特点()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治疗()
第二节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临床特点()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治疗()
第三节适应性障碍()
一、临床特点()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治疗()
第四节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
一、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
二、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有关因素()
三、心理干预方法()
第九章神经症()
第一节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二、神经症发生的心理学机制()
第二节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一、脑功能失调症状()
二、情绪症状()
三、强迫症状()
四、疑病症状()
五、躯体不适症状()
六、睡眠障碍()
第三节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一、神经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神经症的治疗()
第四节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一、焦虑症()
二、强迫症()
三、恐怖症()
四、神经衰弱()
五、癔症()
六、疑病障碍()
第十章功能性躯体障碍与心身疾病()
第一节功能性躯体障碍()
一、概述()
二、分类、诊断和治疗()
三、常见的功能性躯体障碍()
第二节心身疾病()
一、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历史与现状()
三、心身疾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四、心身疾病的分类()
五、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六、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三篇适应不良行为
第十一章进食行为及其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神经性厌食()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学()
三、临床表现()
四、病程和预后()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治疗()
第三节神经性贪食()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病程和预后()
六、治疗()
第四节神经性呕吐()
第五节肥胖症()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学()
三、临床特征()
四、病程和预后()
五、治疗()
第十二章性行为及其障碍()
第一节对人类性行为的一般认识()
一、性驱力的产生()
二、性行为()
三、人类正常的性反应周期()
四、影响性行为动机的因素()
五、男女性欲需求的差异()
六、倡导正确的性态度和健康的性行为()
第二节性的禁锢()
一、性禁锢的历史()
二、性禁锢的表现形式()
三、性禁锢的危害()
第三节性的放纵()
一、性放纵的历史()
二、性放纵的常见表现形式()
三、 对性放纵行为的理论解释()
四、性放纵的危害()
第四节性功能障碍()
一、病因()
二、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
三、 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性心理障碍()
一、性心理障碍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性心理障碍的治疗与处理()
第十三章自杀行为和暴力攻击行为()
第一节自杀行为()
一、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
二、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
三、自杀行为的危险性评估()
四、自杀行为的预防()
五、自杀行为的处理()
第二节暴力攻击行为()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
三、暴力攻击行为的评估和预测()
四、暴力攻击行为的处理()
第十四章成瘾行为()
第一节概述()
一、成瘾()
二、精神活性物质()
三、戒断状态()
四、耐受性()
五、滥用()
六、强化()
第二节精神活性物质成瘾()
一、历史与现状()
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
三、 药物依赖解释模型()
四、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检查与诊断()
五、阿片类药物成瘾()
六、中枢神经兴奋药成瘾()
七、酒成瘾()
第三节非化学物质成瘾()
一、网络成瘾()
二、病理性赌博()
三、拔毛癖()
四、偷窃狂()
第十五章迷信与神秘行为()
第一节迷信行为()
一、迷信的概念()
二、迷信活动的心理社会背景()
三、迷信活动的群体特征()
四、迷信的主要表现形式()
五、迷信与健康()
六、迷信行为的历史作用()
七、迷信行为的危害与控制()
第二节神秘行为()
一、巫术()
二、催眠术()
三、人体特异功能()
第十六章儿童青少年常见行为障碍()
第一节注意缺陷障碍()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病情发展过程与预后()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第二节品行障碍()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病程与预后()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第四篇行为医学中的治疗学
第十七章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一、“行为论”崛起前的背景()
二、“行为治疗”的先驱人物()
三、行为治疗在英国的发展()
四、行为治疗在美国的发展()
五、美国行为治疗和英国行为治疗发展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一、“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整合()
二、“行为论”和传统理论的整合()
三、动物实验对传统行为定律的挑战()
四、对Wolpe系统脱敏治疗的剖析()
五、治疗师对行为治疗的质疑()
六、艾理斯(Albert Ellis)和贝克(Aaron T.Beck)的“认
知疗法”()
七、行为治疗和认知疗法的整合()
第十八章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证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认知行为治疗的当代理论()
第二节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证研究()
一、认知行为治疗实证研究的提出()
二、什么是认知疗法的科学证据()
三、认知疗法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确定实证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三节如何看待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
一、“研究效应(efficacy)”和“临床疗效(effectiveness)”
()
二、“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第十九章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第一节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良好的治疗同盟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成功条件()
二、治疗要通过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努力()
三、认知疗法强调“现在”为首要()
四、认知疗法是针对患者的问题为主导()
五、认知疗法是短程及有时限的()
六、认知行为治疗是规格化和指导性的()
七、认知疗法是建立在情感障碍基础上的认知理论()
八、认知行为治疗依仗归纳方法,并采用“苏格拉底”的逻辑
提问()
九、认知行为治疗是本于教育的模式()
十、家庭作业是认知疗法的核心手段之一()
第二节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一、认知行为治疗的步骤()
二、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改变患者谬误思想的10个方法()
三、认知行为治疗中常用的其他技巧()
四、小结()
第二十章几种重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技术()
第一节急性精神创伤事件的危机干预()
一、概述()
二、紧急事件应激管理()
三、紧急心理救援(psychological firstaid)()
四、小结()
第二节心理技能训练()
一、心理技能的概念()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四、思维方式训练()
五、情绪调节技术()
六、社交技能训练()
七、应激处理训练()
第三节道家认知疗法()
一、道家认知疗法的发展()
二、道家处世养生原则()
三、道家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
四、道家认知疗法操作方法()
五、道家认知疗法的适应证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