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非手术治疗丛书 乳腺癌非手术治疗
作者:梁小波名誉主编 田富国主编 武海明(常务),郗彦凤,石鹏程副主编 王万富,古晓东,石鹏程,田富国编委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乳腺癌的各种非手术疗法及该领域国际X新成果和研究进展,详尽地阐述了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普查方法,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特殊类型乳腺癌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心理治疗,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护理、乳房保健、患者生活质量与疼痛评估等内容。本书旨在对乳腺癌治疗重新认识,摒弃只重视手术治疗的思想,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本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乳腺癌的诊治进展及展望(1)
第一节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进展(1)
第二节 乳腺癌诊断进展(2)
第三节 乳腺癌治疗进展(3)
第四节 乳腺癌的诊治展望(10)
第二章 乳腺的发育、解剖与生理(12)
第一节 乳腺的发育(12)
第二节 乳腺的结构和解剖(14)
第三节 乳房的生理(19)
第三章 乳腺的良性疾病及与乳腺癌的关系(21)
第一节 乳腺增生症(21)
第二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25)
第三节 乳头溢液(28)
第四节 乳腺良性肿瘤(30)
第五节 乳腺癌的癌前病变(35)
第六节 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鉴别的进展(37)
第四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41)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41)
第二节 病因学(43)
第三节 组织病理流行病学(48)
第四节 乳腺癌的预防(48)
第五章 乳腺癌的普查(52)
第一节 普查的意义(52)
第二节 普查的方法(53)
第三节 普查的推广原则(61)
第四节 国内外乳腺癌普查结果(62)
第五节 乳腺癌相关基因筛查(64)
第六节 家族性乳腺癌(65)
第六章 乳腺癌的诊断学(68)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68)
第二节 乳腺癌的临床体格检查(70)
第三节 乳腺癌X线表现(71)
第四节 乳腺癌的彩超检查(81)
第五节 乳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85)
第六节 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扫描(88)
第七节 乳腺癌导管内镜的临床应用(89)
第八节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方法(92)
第九节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97)
第十节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原则及重要性(99)
第七章 乳腺癌的病理学和分期(101)
第一节 乳腺癌的组织学(101)
第二节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103)
第三节 乳腺癌的分级(118)
第四节 乳腺癌的分期(119)
第五节 乳腺癌的病理学对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意义(121)
第八章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学治疗(125)
第一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概念及发展历史(125)
第二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的依据(126)
第三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的优缺点(127)
第四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和疗程(128)
第五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与辅助化学治疗的关系(132)
第六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的化学治疗前准备(133)
第七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的疗效评估(134)
第八节 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降期后的处理(135)
第九节 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后放射治疗的决策(136)
第十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的疗效预测因子(137)
第十一节 新辅助化学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138)
第十二节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新辅助化学治疗(139)
第九章 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学治疗(142)
第一节 乳腺癌化学治疗药物新进展(142)
第二节 辅助化学治疗的措施(149)
第三节 化学治疗方案的选择(150)
第四节 辅助化学治疗的时机(154)
第五节 化学治疗持续时间(154)
第六节 化学治疗剂量强度和密度(155)
第七节 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和治疗(156)
第八节 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的顺序(158)
第九节 化学治疗与内分泌治疗的顺序(158)
第十节 分子分型时代乳腺癌的内科治疗(159)
第十章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163)
第一节 乳腺癌与雌、孕激素受体(163)
第二节 内分泌治疗的历史(168)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的地位(174)
第四节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176)
第五节 药物性卵巢去势(179)
第六节 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180)
第七节 复发和转移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182)
第八节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184)
第九节 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188)
第十节 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中的预防作用(190)
第十一节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机制(190)
第十一章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193)
第一节 分子靶向治疗原理(193)
第二节 HER2与乳腺癌的关系(194)
第三节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98)
第四节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202)
第五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5)
第十二章 乳腺癌的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209)
第一节 生物免疫治疗的基础(209)
第二节 乳腺癌的免疫治疗(210)
第三节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213)
第四节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215)
第五节 生物细胞免疫疗法的流程及适应证(216)
第六节 生物反应调节剂在肿瘤领域的应用(217)
第十三章 乳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222)
第一节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222)
第二节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策略(223)
第三节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施治(224)
第四节 乳腺癌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226)
第五节 乳腺癌术后的中药调理(228)
第六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的中药调理(228)
第七节 晚期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229)
第八节 乳腺癌的日常调护(229)
第十四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231)
第一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历史回顾(231)
第二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模式(231)
第三节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232)
第四节 乳腺癌的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234)
第五节 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后、改良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236)
第六节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236)
第七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并发症及预防(240)
第八节 局部区域性复发的放射治疗(241)
第九节 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放射治疗(242)
第十节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244)
第十一节 乳腺癌的热疗(250)
第十五章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252)
第一节 乳腺癌的手术演变(252)
第二节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253)
第三节 保乳术(256)
第四节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260)
第五节 乳腺癌术后的乳房重建(262)
第十六章 乳腺癌的预后因素(265)
第一节 乳腺癌的分期(265)
第二节 乳腺癌的年龄和体重因素(266)
第三节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因素(266)
第四节 雌、孕激素受体状况(269)
第五节 癌基因及抑癌基因(269)
第六节 与浸润、转移有关的分子(272)
第七节 其他因子(274)
第八节 乳腺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275)
第九节 乳腺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与预后(277)
第十节 乳腺癌治疗后的随访(278)
第十七章 特殊类型的乳腺癌(281)
第一节 导管原位癌(281)
第二节 小叶原位癌(284)
第三节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286)
第四节 双侧乳腺癌(288)
第五节 炎性乳腺癌(290)
第六节 隐匿性乳腺癌(292)
第七节 男性乳腺癌(293)
第八节 分叶状肿瘤(294)
第九节 佩吉特病(296)
第十节 副乳腺癌(298)
第十一节 儿童乳腺癌(298)
第十二节 老年性乳腺癌(299)
第十三节 遗传性乳腺癌(299)
第十四节 乳腺恶性淋巴瘤(301)
第十五节 三阴性乳腺癌(302)
第十八章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305)
第一节 诊断(305)
第二节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306)
第三节 局部复发的治疗(315)
第四节 特殊部位转移癌的治疗(319)
第五节 不同分子分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323)
第十九章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护理(326)
第一节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诊断(326)
第二节 心理护理(328)
第三节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329)
第四节 化学治疗期间护理(332)
第五节 放射治疗的护理(337)
第六节 康复期的护理(339)
第二十章 乳房的保健(342)
第一节 小儿乳房的保健(342)
第二节 青春期乳腺的保健(342)
第三节 妊娠期乳房的保健(344)
第四节 哺乳期乳房的保健(345)
第五节 绝经期乳房的保健(347)
第六节 男性乳房的保健(347)
第七节 乳腺癌术后乳房保健(348)
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的心理治疗及其康复(350)
第一节 心理和社会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350)
第二节 乳腺癌心理治疗(352)
第三节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症施治(356)
第四节 乳腺癌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康复(358)
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疼痛评估及其治疗(364)
第一节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现状(364)
第二节 乳腺癌疼痛(369)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的临床试验(373)
第一节 外科治疗临床试验(373)
第二节 放射治疗临床试验(375)
第三节 化学治疗临床试验(376)
第四节 内分泌治疗临床试验(382)
第五节 新辅助治疗临床试验(387)
第六节 生物靶向治疗临床试验(388)
第七节 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试验(390)
第八节 乳腺癌预防、普查、诊断及预后临床试验(392)
参考文献(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