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第二版
作者:金路 主编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2版)》是中医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之一。教材内容在高职高专特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围绕学生掌握、熟悉、了解的教学要求,设定教材内容。一版教材出版后使用五年,得到高职院校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目录
上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一、免疫及医学免疫学的概念
二、免疫功能及表现
第二节 免疫的后果及类型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一、抗原决定基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第三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方面的因素
二、宿主方面因素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特性分类
二、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Th细胞参与分类
三、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及医学意义分类
四、超抗原及免疫佐剂
第三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分子
一、免疫球蛋白
二、补体系统
三、细胞因子
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产物
五、白细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
第三节 免疫细胞
一、T淋巴细胞
二、B淋巴细胞
三、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
四、抗原提呈细胞
五、其他免疫细胞
第四章 免疫应答及调节
第一节 固有性免疫应答
一、人体的生理屏障及作用
二、吞噬细胞及NK细胞的作用
三、体液抗微生物因素的作用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概述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三节 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
二、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条件
三、免疫耐受的意义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一、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三、免疫细胞的调节
四、神经一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间的调节
第五章 病理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 超敏反应
一、I型超敏反应
二、Ⅱ型超敏反应
三、Ⅲ型超敏反应
四、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免疫缺陷病
第六章 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
二、免疫细胞检测
第二节 免疫学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
二、计划免疫
三、人工被动免疫
第三节 免疫学治疗
第七章 中医与免疫
第一节 中医学对免疫的认识与贡献
第二节 中医理论与免疫
第三节 针灸与免疫
第四节 中草药与免疫
中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八章 概述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学习目的
第九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二、细菌的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二、特殊结构
第三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十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细菌营养类型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和方式
第二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及分类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一、细菌的分类原则
二、细菌命名法
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
一、几个重要概念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三、化学方法
第二节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平衡
一、正常微生物群及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第三节 条件致病微生物与微生态失调所致的疾病
一、条件致病微生物
二、微生态失调所致的疾病
第十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一、形态结构的变异
二、毒力变异
三、耐药性变异
四、菌落变异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的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第三节 噬菌体
一、概念及生物学性状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三、噬菌体的应用
第四节 细菌遗传性变异的机制
一、基因突变及DNA损伤的修复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第五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一、 在诊断和防治疾病中的应用
二、 在致癌物质测定中的应用
三、 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第十三章 细菌的致病性及抗菌免疫
第十四章 病原性细菌
第十五章 其他原核型微生物
第十六章 病毒概论
第十七章 病毒各论
第十八章 真菌
下篇 人体寄生虫学
第十九章 总论
第二十章 医学蠕虫
第二十一章 医学原虫
第二十二章 医学节肢动物
附录一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附录二 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附录三 实验指导
附录四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五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