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人工肝脏 第二版 李兰娟 主编 2012年版

收藏
  • 大小:192.88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人工肝脏 第二版
作者:李兰娟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肝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是世界性治疗难题。人工肝是非常有效、实用的肝衰竭治疗技术与方法,它不仅能够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改善内环境,代偿肝脏功能,为肝脏功能恢复和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从而使部分肝衰竭患者得以康复;而且可以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梁”,延长严重肝衰竭晚期患者等待供肝的时间,改善术前状况,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为普及人工肝治疗理念,推广人工肝治疗技术,我们于2001年编撰出版了我国首部《人工肝脏》专著,系统介绍了人工肝的发展史、作用机理、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人工肝治疗操作和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重型肝炎、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人工肝的应用等。该书出版后深受读者的喜爱,首次印,刷很快售罄并重印,进而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和从事肝衰竭与人工肝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参考书。 时光飞逝,转瞬间《人工肝脏》出版已逾十年。十余年间,随着对肝衰竭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国内外学者在肝衰竭诊治等领域形成共识,诊治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人工肝治疗指南》的出台,在指导和规范我国肝衰竭临床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余年间,非生物型人工肝在全国各省市医院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显著降低了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新的非生物型人工肝系统不断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潮流;国内外在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领域的大量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干细胞移植、肝组织工程技术等治疗新技术也显示出光明的前景。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人工肝的概念和分型
一、非生物型人工肝
二、生物型人工肝
三、混合型人工肝
第二节 人工肝的发展历史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工肝研究的兴起
二、20世纪70年代血液净化技术推动了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发展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非生物型人工肝的持续深入研究及生物型人工肝研究高潮的兴起
四、21世纪以Li-NBAL为代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更加成熟、完善新的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装置不断推出
第三节 人工肝的研究现状
一、非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现状
二、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现状
三、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浙大一院李兰娟团队Li-ALS的研究历程
第二章 肝脏结构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
一、肝脏的位置、外形、毗邻与肝周韧带
二、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三、肝脏的血管
四、胆管系统
五、肝脏淋巴管与神经
第二节 肝脏的组织学
一、肝小叶
二、肝血窦与窦周隙
三、肝细胞的异质性与肝脏非实质细胞
四、肝脏内的血液循环
五、肝脏内的胆汁排出途径
第三节 肝细胞的超微结构
一、肝细胞核
二、细胞质
三、细胞膜
第三章 肝脏功能
第一节 肝脏的能量代谢及其调节
一、肝脏的糖代谢
二、肝脏的脂肪酸代谢
三、氨基酸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肝脏的物质代谢及其功能
一、蛋白质的合成
二、脂类的代谢
三、肝脏的牛物转化作用
四、胆红素代谢
五、胆汁酸代谢
第三节 胆汁的合成与分泌
一、胆汁的成分与功能
二、胆汁的生成与分泌
第四节 肝脏的免疫功能
一、肝脏的免疫相关细胞
二、肝脏分泌的免疫相关蛋白
三、肝脏对炎性因子的清除
第五节 常用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一、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二、反映肝脏损伤的指标
三、反映肝脏摄取和排泄功能的指标
四、反映胆汁淤积的酶
五、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指标
六、肝癌标志物
第四章 肝脏再生与肝脏组织工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肝脏再生过程及其调控
一、肝脏再生的基本过程
二、细胞因子对肝脏再生的凋控作用
第三节 肝脏组织工程与肝脏再生
一、种子细胞
二、生物材料
三、组织工程肝的血管化
第四节 肝脏再生与临床应用
一、肝脏再生的动物模型
二、肝脏再生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肝脏损伤的病因
第六章 肝脏损伤与肝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七章 肝脏的病理
第八章 肝衰竭实验室评估
第九章 肝衰竭的影像学检查
第十章 肝衰竭的诊断
第十一章 肝衰竭内科治疗
第十二章 人工肝作用机制
第十三章 非生物型人工肝
第十四章 人工肝治疗的操作规范与管理
第十五章 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十六章 人工肝治疗中的并发症及防治
第十七章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疗效和评估
第十八章 生物型人工肝
第十九章 混合型人工肝
第二十章 肝衰竭的细胞移植治疗
第二十一章 人工肝与肝脏移植
第二十二章 展望
索引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