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病理学基础 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用
作者:董莺,熊水香 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病理学基础》是为当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相关专业所编写。旨在满足中职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能力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适用、够用为指导思想,同时兼顾病理学的系统性和承前启后的课程特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病理学概述
一、病理学的任务
二、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
第二节 疾病概述
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学概述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四、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变性
二、坏死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三、创伤愈合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三、血栓的转归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
第四节 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
二、梗死的形态特点及类型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 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二、渗出
三、增生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二、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一、炎症的临床分类
二、炎症的病理分类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二、迁延不愈
三、蔓延扩散
第四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特征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特性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二、肿瘤的分类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四、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
第三节 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
二、原位癌
第四节 肿瘤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第五章 常见疾病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风湿病
二、动脉粥样硬化
三、高血压病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病
一、肺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结核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病
三、病毒性肝炎
四、肝硬化
第四节 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
四、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第六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一、氧分压
二、氧容量
三、氧含量
四、氧饱和度
五、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与特点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代谢耗氧率
二、机体代偿能力
第七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一、休克的原因
二、休克的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微循环变化
一、微循环缺血期
二、微循环淤血期
三、微循环衰竭期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功能变化
一、机体代谢变化
二、机体器官功能变化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第二节 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一、DIC的原因
二、DIC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三、血液高凝状态
四、微循环障碍
第四节 DIC的分期及分型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第五节 DIC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
一、出血
二、器官功能障碍
三、休克
四、贫血
第九章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第一节 心力衰竭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四、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五、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第二节 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三、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第三节 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
二、肝性脑病的原因和分类
三、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四、肝性脑病的诱因
第四节 肾衰竭
一、肾衰竭的概念
二、急性肾衰竭
三、慢性肾衰竭
四、尿毒症
《病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