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 供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康复技术等专业用 病理学基础 第二版
作者: 许俊业 主编
出版时间:2008年版
丛编项: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
内容简介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供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康复技术等专业用)·病理学基础(第2版)》是在河南省卫生厅的指导下,根据《关于制定的通知》精神,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实验指导、思考与练习四部分。第1-9章为总论部分,主要阐述各种疾病基本的病理过程和共同的发展规律;第10-15章为各论部分,论述各系统疾病不同的病理学特点和特殊的发展规律,其中包括新增编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一章。实验指导、思考与练习由承担对应理论部分的编者分别编写。
目录
绪论
一、病理学基础的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三、病理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概述
第二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第二章 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第一节 组织的适应
一、肥大和增生
二、萎缩
三、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变性
二、坏死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肉芽组织
三、创伤愈合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脱水
二、水肿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二、高钾血症
第五章 炎症
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二、渗出
三、增生
第三节 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临床表现
二、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一、临床分类
二、病理分类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第六章 发热
第一节 发热的病因、机制和分期
一、原因和机制
二、分期
第二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
一、机体的代谢变化
二、机体的功能变化
三、发热的意义和治疗原则
第七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二、肿瘤的扩牧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七节 癌前病变孑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
二、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三、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四、各系统常见肿瘤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一、肿瘤的病因学
二、肿瘤的发病学
第八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生机制
一、缺血性缺氧期(代偿期)
二、淤血性缺氧期(失代偿期)
三、微循环衰竭期(休克的难治期)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改变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一、病因防治
二、改善微循环
第九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意义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节 风湿病
一、概述
二、风湿性心脏病
三、各器官的风湿病变
第五节 心辦膜病
一、二尖辦狭窄
二、二尖辦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辦狭窄
四、主动脉辦关闭不全
第六节 心力衰竭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二、支气管肺炎
三、间质性肺炎
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病
第四节 呼吸衰竭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第四节 肝硬化
一、门脉性肝硬化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第五节 肝性脑病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三、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四、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一、概述
二、急性肾盂肾炎
三、慢性肾盂肾炎
第三节 肾衰竭
一、急性肾衰竭
二、慢性肾衰竭
三、尿毒症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
一、慢性宫颈炎
二、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三、子宫内膜增生症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五、乳腺增生性病变
第十五章 传染病
第一节 结核病
一、概述
二、肺结核病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第二节 伤寒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
二、尖锐湿疣
三、梅毒
四、艾滋病
实验部分
实验一 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实验三 炎症
实验四 肿瘤
实验五 心血管系统疾病
实验六 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七 消化系统疾病
实验八 泌尿系统疾病
实验九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实验十 传染病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