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验技术 第二版
作者: 鲜尽红 主编
出版时间:2008年版
内容简介
为适应新形势下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贯彻2007年5月新颁布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遵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和更新原版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为此编写《免疫检验技术》第2版教材。新版教材的编写仍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原则,更加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力求培养学生具有必需的临床免疫检验的基础知识和较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适应从事临床免疫检验常规工作的需要。按照上述原则,对第1版教材结构作了较大调整,将第七章抗感染免疫和第八章超敏反应归人第十六章临床免疫学检验中;将原第十一章中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和“免疫标记技术”独立成章;原第十五章的内容,改为“实践指导”。为适应免疫检验技术的新发展,教材新增了“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一章。从总体上精简了理论章节,调整充实了检验技术部分。新教材共十六章,分为三个部分:第1~6章为免疫学基础理论;第7~15章为免疫检验技术相关内容;第16章为临床免疫学检验基本知识。在内容上,把握教学层次,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编写各章内容。免疫检验技术部分较系统地介绍了免疫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类型,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以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在凝集反应中新增了“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在免疫标记技术中,充实了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新增了“生物素一亲合素免疫技术”。在实践内容中,新设了“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和“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的检测”等。在编写体例上,各章均明确了学习目标,用本章小结的方式归纳知识点,并配有思考题。为突出重点,在学习目标前作相应标识,以“●”表示大纲要求各章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以“○”表示了解的内容。为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有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小贴士,以“小知识”、“记一记”、“想一想”等方式穿插在正文中,并丰富了教材插图。为方便学生学习和实际应用,本教材同时出版有配套的《习题集和实践报告》。《免疫检验技术》第2版教材,主要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士级)考试的人员选用。
目录
绪论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免疫检验技术的应用
四、学习任务
第一章 抗原
第一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其他因素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一、抗原决定簇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诱导免疫应答的性能分类
二、根据与宿主的亲缘相关性分类
三、其他分类方法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一、异种抗原
二、异嗜性抗原
三、同种异型抗原
四、自身抗原
五、肿瘤抗原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二、抗原提呈细胞
三、其他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分子
一、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共同特性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活性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与抗体的二重性
一、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二、抗体的二重性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G
二、免疫球蛋白A
三、免疫球蛋白M
四、免疫球蛋白D
五、免疫球蛋白E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激活途径
二、旁路激活途径
三、MBL激活途径
四、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异常
一、补体含量升高
……
第五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学防治
第七章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概述
第八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第九章 凝集反应
第十章 沉淀反应
第十一章 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第十二章 免疫标记技术
第十三章 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检测
第十四章 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十六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
实践指导
免疫检验技术词汇中英文对照
免疫检验技术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