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 第二版
作者:王拥军 著
出版时间:2009年版
内容简介
《神经病学》第一版在使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许多医学院校的认可。近年来,神经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展迅速,神经影像新技术不断地应用到诊断及治疗中,如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判断缺血性卒中的病变部位,而且可用于检查脑血管灌注及侧支循环等,有利于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如已经发现与癫痫、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有关的致病基因;循证医学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的新药临床试验以及荟萃分析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指南问世,改变了过去依据个人经验进行治疗的现状;新的药物或治疗手段不断问世,如血管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卒中单元这样一个新的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而且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有些检查手段在临床上不常用,如脊髓造影已经被MRl替代。鉴于此,再版《神经病学》势在必行。本教材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进行再版,着重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更新:(1)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并体现神经病学发展的最新成果;(2)增加学习重点及内容概要,便于学生学习及掌握要点,提高学习效率;(3)增加图表,便于老师授课及学生理解;(4)更新某些疾病的描述,如脑血管病修改幅度最大,旨在促进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和国际接轨;(5)增加配套光盘,内容包括神经系统查体、常见神经病学辅助检查的影像资料以及复习题等,便于学生自我复习和提高;(6)删减某些少见病的描述,力求重点突出。本教材共分二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技术、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原则、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脊髓疾病、锥体外系疾病、神经变性病、肌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周围神经病、癫痫、神经遗传病、副肿瘤综合征、头面痛、意识障碍及脑死亡、颅内压异常、眩晕等。每种疾病的描述按照概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顺序进行。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神经病学的定义及发展史
二、神经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六、神经病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病史采集
一、主诉
二、现病史
三、既往史
四、个人史
五、家族史
第三章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一、意识状态
二、认知功能
三、语言
四、颅神经检查
五、运动系统检查
六、感觉系统检查
七、反射
八、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九、脑膜刺激征
十、共济运动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一、脑脊液采集
二、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三、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 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二、肌电图
三、诱发电位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一、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
二、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
三、磁共振成像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第四节 超声诊断
一、颈部血管超声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第五节 神经病理诊断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第七节 神经心理测验
第五章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颅神经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
四、三叉神经
五、面神经
六、位听神经
七、舌咽和迷走神经
八、副神经
九、舌下神经
第二节 运动系统
一、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
二、周围神经系统(下运动神经元)
三、锥体外系统
四、小脑
第三节 反射
第四节 感觉系统
第五节 颅脑和脊髓
一、大脑半球
二、内囊
三、基底神经节
四、间脑
五、脑干
六、小脑
七、脊髓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原则
第七章 脑血管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脑部血液循环及其特征
二、脑血管病的分类
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四、脑血管病的诊断
五、治疗原则
六、预防
第二节 缺血性卒中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四节 脑出血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节 其他脑血管病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二、脑底异常血管网
三、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第八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第三节 细菌性脑膜炎
第四节 结核性脑膜炎
第五节 隐球菌性脑膜炎
第六节 脑囊虫病
第七节 艾滋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第八节 朊蛋白病
一、Creutzfeld-Jakob病
二、Kuru病
三、Gerstmann-Straussler综合征
四、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
第三节 视神经脊髓炎
第四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第十章 脊髓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脊髓的解剖
二、脊髓的功能
三、脊髓病变的诊断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第三节 脊髓压迫症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
第五节 维生素B12缺乏症
第六节 脊髓血管病
第十一章 锥体外系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帕金森病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十二章 神经变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第三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四节 多系统萎缩
第十三章 骨骼肌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肌营养不良
一、抗肌萎缩蛋白病
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四、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第三节 炎性肌肉病
第四节 周期性瘫痪
一、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二、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
第六节 线粒体病
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第三节 单神经病
一、正中神经麻痹
二、尺神经麻痹
三、桡神经麻痹
四、腓总神经麻痹
五、胫神经麻痹
六、股外侧皮神经病
七、坐骨神经痛
第四节 多神经病
一、多数脑(颅)神经损害
二、多发性神经病
第五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
第六节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
第十五章 癫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癫痫分类
一、癫痫发作与癫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
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三、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癫痫诊断流程
一、确定是否为癫痫
二、明确癫痫发作的类型或癫痫综合征
三、病因诊断
第四节 癫痫治疗
一、现场急救
二、解释病情
三、药物治疗
四、手术治疗
五、预后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一、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第三节 神经皮肤综合征
一、神经纤维瘤病
二、结节性硬化症
三、脑面血管瘤病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
第三节 副肿瘤性脑脊髓炎
第四节 亚急性小脑变性
第十八章 头面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偏头痛
第三节 丛集性头痛
第四节 紧张型头痛
第五节 痛性眼肌麻痹
第六节 三叉神经痛
第七节 枕大神经痛
第十九章 意识障碍及脑死亡
一、意识障碍概述
二、意识障碍的病因
三、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四、脑死亡
第二十章 颅内压异常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良性颅内压增高
第三节 低颅压综合征
第二十一章 眩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