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
作者:丁国芳 主编
出版时间: 2008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教材为适应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护理教育的教学需要,着眼于新时期应用人才培养,注重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精神:①“三基”,即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②“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③“三特定”,即特定的学生对象、特定的专业目标和特定的学制。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获取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教材供临床、护理、检验专业使用。全书约30万字,插图约155幅,彩图6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找到和识别结构,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加深形象和记忆。加入了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最新知识。
目录
绪论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技术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
第一章 上皮组织
第一节 被覆上皮
一、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
二、被覆上皮的类型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第二节 腺上皮和腺
一、腺的发生及分类
二、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第二章 结缔组织
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第二节 软骨组织和软骨
一、软骨组织
二、软骨
第三节 骨组织
一、骨组织的基本结构
二、骨密质和骨松质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 血液和血细胞的发生
一、血液
二、血细胞发生概述
第三章 肌组织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第四章 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二、突触
三、神经胶质细胞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五、神经末梢
第五章 循环系统
一、毛细血管
二、动脉
三、静脉
四、微循环的血管
五、心壁的结构
第六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二、浆细胞与巨噬细胞
第二节 淋巴组织
一、弥散淋巴组织
二、淋巴小结
三、淋巴索
第三节 淋巴器官
一、胸腺
二、淋巴结
三、脾
四、扁桃体
第四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与抗原呈递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二、抗原呈递细胞
第七章 皮肤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组织
四、皮肤的附属器
五、皮肤的再生
第八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唾液腺
二、肝
三、胰
第九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鼻腔
一、前庭部
二、呼吸部
三、嗅部
第二节 喉
第三节 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黏膜
二、黏膜下层
三、外膜
第四节 肺
一、导气部
二、呼吸部
第十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一、肾单位
二、集合小管系
三、球旁复合体
四、肾的血液循环
五、肾的内分泌功能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垂体
五、松果体
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一、睾丸
二、生殖管道
三、附属腺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一、卵巢
二、输卵管
三、子宫
四、阴道
第十三章 人体胚胎学概论
第一节 人胚的早期发育
一、生殖细胞和受精
二、卵裂与胚泡形成
三、植入与蜕膜
四、胚层的形成
五、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外形建立
第二节 胎膜和胎盘
一、胎膜
二、胎盘
第三节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三、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第四节 双胎、多胎和联体双胎
一、双胎
二、多胎
三、联体双胎
第五节 胚胎各期外形的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
一、胚胎各期外形的特征
二、胚胎龄的推算和预产期的计算
第六节 先天畸形
一、先天畸形的发病原因
二、致畸敏感期
三、先天畸形的预防和产前检查
第七节 生殖工程
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二、体细胞无性生殖技术——生殖克隆
英中文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