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 李学玉(等) 主编 2009年版

收藏
  • 大小:21.76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
作者:李学玉(等) 主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
丛编项: 新世纪全国整脊医学系教材
内容简介
  整脊医学的基础源于中国整脊推拿和导引疗法,是研究脊柱保健与延缓衰老、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一门学科。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有了整脊疗法及整脊医生,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与完善,已形成一套区别于其他民间疗法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的技术体系,使这门传统科学在为人类健康服务,特别是在解除脊柱及相关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入20世纪后,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安全实用,容易掌握,且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解除痛苦,又能节省医疗费用,从而成为医患共认和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整脊疗法在短短数年间便被迅速普及和推广,现已风靡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中国整脊学在研究与实践方面以古老的整脊推拿和导引疗法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使之更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这一古老的学科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是在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对合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整脊医学的中医理论及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症、诊断等,广泛汲取古今中外整脊方面的精华部分,旨在使中国整脊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诸方面得以创新发展。书中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医对脊柱和脊柱病的认识、脊柱的解剖与生理、脊柱生物力学、脊柱病的病因病理、脊柱疾病的检查方法、脊柱病的诊断、脊柱病的中医检查与诊断等。本书可称得上是一部内容翔实、高效的理论知识与临证经验的结晶之作。但是鉴于目前对整脊研究的客观现状,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有理论探讨和技术实践依然是粗糙和初步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整脊基础学的基本概念
二、整脊基础学的基本内容
三、整脊基础学的基本特点
四、学习整脊基础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节 整脊基础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整脊学的起源及发展史
二、国外整脊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医对脊柱和脊柱病的认识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生理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筋骨生长发育和退行性变化的认识
二、《灵枢·骨度篇》关于脊柱及骨度的论述
三、《伤科补要》对脊柱及骨度的论述
四、《医宗金鉴》对脊柱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的论述
五、中医对脊柱生理功能的认识
第二节 脊柱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脊柱病的病因
一、六淫
二、七情
三、饮食劳倦
四、外伤
五、年老体弱,肝肾亏虚
第四节 脊柱病病机
一、脏腑病机
二、经络病机
三、气血病机
四、六淫病机

第三章 脊柱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 脊柱的骨性结构
一、整体观和体表标志
二、组成及各部特点
第二节 脊柱区的软组织
一、皮肤和浅筋膜
二、深筋膜
三、肌层
四、血管
五、脊髓
六、脊神经
七、脊柱关节的外周神经分布和关节感受器神经末梢
第三节 脊柱的连接
一、椎骨间的连接?
二、椎骨与颅骨的连接
三、椎骨与肋骨的连接
四、椎骨与骨盆的连接
第四节 椎
一、颈椎椎管
二、胸椎椎管
三、腰椎椎管
四、骶椎椎管
第五节 交感神经
一、颈部交感神经
二、胸部交感神经
三、腰部交感神经
四、盆部交感神经
第六节 脊髓节段
一、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二、脊髓节段与周围神经皮肤感觉区的分布
三、脊髓节段与内脏的关系
第七节 脊柱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
第八节 脊柱的生理功能
一、脊柱的活动功能
二、脊柱的负载作用
三、保护功能
四、维持人体的体形

第四章 脊柱生物力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力学基本概念
二、脊柱力学
第二节 脊柱的力学结构
一、脊柱结构的力学特点
二、脊柱的三柱力学结构
三、脊柱的力学和生理学功能
第三节 脊柱生物力学
一、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
二、运动节的生物力学意义
三、椎间盘的弹粘性
四、脊柱韧带的力学特点
五、脊柱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
六、骨盆对脊柱的平衡与稳定作用
七、脊柱的稳定性
第四节 脊柱生物力学改变与脊柱的病理变化
一、概述
二、静态的脊柱
三、动态的脊柱
四、颈椎病与脊柱力学改变

第五章 脊柱病的病因病理
第一节 脊柱病的病因
一、不良姿势
二、外伤
三、炎症
四、畸形
五、退行性变化
六、心理因素
七、诱发因素
第二节 脊柱的病理变化
第六章 脊柱病的检查方法
第七章 脊柱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