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治与健康传播 重庆的天花灭绝实践1891-1952
作者:刘娟 著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刘娟副教授所*的《疫病防治与健康传播(重庆的天花灭*实践1891-1952)》,在挖掘大量民国时期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从阶级基础、社会组织、文化建构及行为模式等方面,以19世纪以来天花防治为背景,截取重庆开埠直至宣告天花灭*为时间切片(1891—1952),描述牛痘接种的信息从传播到扩散,*终改变民众防疫行为的过程。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以历史的视角拓展了“创新扩散理论”在健康传播中的运用,认为阶级基础是重庆乃至全国在新中国成后迅速扑灭以天花为代表的烈性传染病的重要原因,以期为当下疫病防控提供本土经验。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缘起:近代重庆的社会变迁与疫病流行 第一节 开埠:长江上游的内陆口岸城市 第二节 建市到迁都: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疫病风险 第三章 结构:建设中的近代重庆防疫体系 第一节 卫生行政:精英阶层的救国尝试 第二节 近代重庆医政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种痘条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规制 第四章 规训:学校教育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 学校教育 第二节 新生活运动:顶层设计的“群众”运动 第五章 传播:天花防控观念的创新扩散 第一节 种痘及防疫书籍 第二节 医学期刊及报纸副刊 第三节 插图及海报 第四节 人际途径 第五节 其他形式 第六节 传播特点及效用 第六章 图景:重庆开埠以来的天花防控实践 第一节 施种:从个人行为到专业机构 第二节 受种:由点到面的全民参与 第三节 困境与突围 第四节 防疫效果 第七章 结论与余论 第一节 重庆的天花灭绝实践 第二节 国共政府卫生工作之差异 第三节 疫病防治、健康传播与社会 第四节 研究局限 参考书目 附录A 通商口岸估计华人洋人丁数(1891-1912年) 附录B 重庆口岸进出口人口数(1891-1919年) 附录C 1912—1936年全国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 附录D 《种痘条例》(1928年)(民国十七年公布) 附录E 省市种痘传习所章程(1929年)(民国十八年公布) 附录F 《普遍春季种痘办法》(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公布) 附录G 《种痘条例》(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公布) 附录H 《各机关学校工厂团体种痘办法》 附录I 磁器口青年服务社诊疗所主办牛痘播种运动实施办法 附录J 重庆地区疫病大事记(1903-1949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