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史 第2卷
作者:范大灿著
出版时间: 2006年版
内容简介
大约从18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也就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阶段。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德国启蒙运动就偏离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唯感主义也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财富。从那以后,德国启蒙运动既受理性主义的支配,也受经验主义和唯感主义的影响,整个运动充满了矛盾。正如笔者在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指出的那样,“德国启蒙运动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至少包括:是逻辑的认识还是切身的体验,是理智还是直觉,是共同利益还是个人满足,是理还是情,是道德律令还是自然冲动,所有这些矛盾贯穿整个启蒙运动,而且它们还是推动18世纪启蒙运动不断向前发民的动力。整个德国启蒙运动就是在上述这些矛盾的两极之间摆动,而总的趋势是力图解决上述矛盾。由于为解决上述矛盾找到的答案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流派。有的倾向于这一面,有的倾向于另一方,更有的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平衡,但侧重点又不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德国启蒙运动就成为一场流派纷呈的文学运动。在德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一个时代概念,像它那样,包括那么多各种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的流派。不过,在德国文学史上,但依然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它看做是几乎涵盖整个一个世纪文学的总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启蒙运动
第一节 概述
一 新兴市民阶级与市民阶级意识
二 专制主义
三 文学关系
(一)文学市场
(二)读者
(三)作家
四 思想基础
(一)理性主义
(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前定和谐”和神正论
(三)自然权利或自然法
(四)启蒙哲学家沃尔夫
(五)虔诚主义,重情主义
五 启蒙运动的涵盖面
第二节 启蒙劳动的过渡期(1687—1720/1730)
一 总论
二 小说
三 戏剧
四 诗歌
第三节 启蒙运动的发展期(1720/1730—1748)
一 总论
二 道德周刊
三 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的争论:从高特舍德到鲍姆嘉滕
(一)高特舍德
(二)博德默尔和布赖丁格尔
(三)不来梅撰稿人
(四)万埃尔和鲍姆嘉滕
四 戏剧
(一)戏剧改革
(二)悲剧
(三)喜剧
五 诗歌
(一)教育诗
1.布罗克斯
2.哈勒尔
(二)罗珂珂和阿那克里翁派
1.哈格多恩
2.格莱姆
六 寓言 讽剌 小说
(一)寓言
(二)讽剌
(三)小说
第四节 启蒙运动的鼎盛期(1748—1770)
一 总论
(一)从理到情的转变
(二)温克尔曼
二 诗歌:克洛卜施托克
(一)生平
(二)作品
1.《救世主》
2.颂歌体诗
3.巴尔德文学
4.《德意志学者共和国》
三 戏剧:莱辛
(一)生平
……
第二章 古典文学
第三章 晚年歌德的创作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