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丛书 不可遏止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转型
作者:陈晓明著
出版时间: 2020年版
丛编项: 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丛书
内容简介
作者从本土性和世界性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变革,以莫言为研究个案,从回归传统与乡土叙事、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莫言的文学成就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文学发展既要回归传统,又要面向世界这两个向度,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目录
再版自序
原版自序
导言 镜像的置换:从宏大寓言到剩余文化
上 超级镜像化: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整合实践
下 剩余的文化:后新时期的话语碎片
第一章 形式本体意识:先锋派的小说叙事
第一节 期望超越:“先锋派”出现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艰难跋涉:“先锋派”的历史轨迹
第三节 有限形式:先锋小说的成就与局限
第二章 重新寻找真实:“新写实主义”的小说意识
第一节 历史前提:文化失范或文学的命运
第二节 集体想象的失落:回到生活事实
第三节 反抗虚构:刻骨的真实
第四节 拆解历史:宿命论与传奇化
第五节 反悲剧:反讽及其价值标向
第六节 走出危机:走向从容启示的时代
第三章 不安的视线:转型期的城市状态
第一节 引言:都市的历史与形式
第二节 都市情绪:景观与状态
第三节 都市意识:对都市的质疑或嘲弄
第四节 都市话语:王朔的城市痞子与市民社会
第五节 新的生活状态:欲望化的都市奇景
第六节 结语:都市小说的前景与小说的新趋向
第四章 无法确证的自我: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
第一节 误置的前驱:新时期的同路人
第二节 无奈的退却:回到日常生活的女性写作
第三节 迷惘的自省:超现实的女性修辞学
第四节 无法面对的现场:消费时代的女性侧面
第五节 结语:依然迷惘的中国女性小说
第五章 表象崇拜:分享剩余意义的叙事法则
第一节 剩余的意义与“新表象”的突现
第二节 表象A:无法穿透的现实外壳
第三节 表象B:在叙事层面上流动
第四节 表象C:生活外形状态的拼贴
第五节 表象D:欲念或感觉的片断
第六节 结语:历史之手完成的表象拼贴
第六章 超过情感:欲望化的叙事法则
第一节 “人”的退场:从爱情到本能
第二节 背景的虚化:没有内在性的历史现场
第三节 情爱的表象化:欲望化的叙事法则
第四节 越过界线的价值标向:后道德状况与女性的祈祷
第五节 欲望化的轴心与历史修辞学
第七章 本土的神话:一种不断被遮蔽的叙事
第一节 假想的超越:历史寓言中的本土
第二节 剥离的真实:回到生存样态的本土
第三节 超距叙述:被语言重新构造的本土
第四节 在历史叙事中重写的本土
第五节 现实、生命境遇与乡村传奇
第六节 两难处境与“超本土化”战略
第八章 意外的合谋:精英与大众的重叠影像
第一节 主体与历史的迷失:后个人主义与大众面孔
第二节 情感价值的萎缩:性神话的兴起
第三节 面向世界的“民族特性
第四节 历史转型与文化阐释者的位置
第九章 超越剩余:重建历史主体位置的文化策略
第一节 反激进:重新确立知识分子的立场和品格
第二节 反激进的历史与现实涵义
第三节 人文关怀:重返历史中心的启蒙策略
第四节 人文精神的内涵:道德化的知识谱系
第五节 无法超越的剩余:走向文化多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