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翻译与文学之间 王宏志著 2011年版

收藏
  • 大小:80.66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翻译与文学之间
作者:王宏志著
出版时间: 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的文章不算太多,只有九篇。当中有两篇收录进《重释“信达雅”》,而余下七篇大部分都不是在内地的刊物上发表的,有的文章完全跟文学无关,例如通事及同文馆这两篇便不涉及文学,但也有重点讨论文学史上的翻译现象,如讨论晚清对西洋小说的接受以及有关卞之琳的两篇。这就是本书以《翻译与文学之间》为名的原因。本书由王宏志编著。
目录
“叛逆”的译者:中国翻译史上所见统治者对翻译的焦虑
 一、“译者即逆者”
 二、“译言之官,自古有之”:周朝以来的译官
 三、“已转化为中国人的欧洲人”:清廷的传教士译者
 四、“总由于内地奸民教唆引诱”:广州制度下的通事
 五、“至买办等本系汉奸”: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方的一名译者
 六、“从前曾经勾结夷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一条尾巴
 七、“他的贡献的价值是没法表达的”:英方的译者
权力与翻译:晚清翻译活动赞助人的考察
 一、赞助人:勒菲弗尔的理论
 二、“夷情叵测,宜周密探报也”:林则徐赞助的翻译活动
 三、“似与前代之事稍异”:恭亲王作为赞助人
 四、“老眼无花,一读即窥深处”:严复的赞助人吴汝纶
京师同文馆与晚清翻译
 一、“通筹洋务全局”:训练外语人才
 二、“何必夷人”:同文馆的教习
 三、“文字虽精,语言不熟”:同文馆的学生和课程
 四、“兼理译书,未免事属份外”:同文馆翻译西书
 五、“浅尝辄止,不敢大刀阔斧地干去”:同文馆的成败
“以中化西”及“以西化中”:从翻译看晚清对西洋小说的接受
 一、翻译的权威性
 二、“余不通西文”:晚清读者对西方文学的理解
 三、“政治性阅读”:对西方小说的接受
 四、“吾怒吾目视之”:西洋文学中的洪水猛兽
 五、“何乃甚类我史迁也”:足以自豪的中国文学
 六、“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翻译与创作
文言与白话——晚清以来翻译语言的考察
 一、“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文言还是白话
 二、“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严格的要求
 三、“由八股翻白话”:给“愚民”的译本
 四、“成就一种欧化国语的文学”:五四的翻译
“人的文学”之“哀弦篇”:论周作人与《域外小说集》
 一、“会稽周氏兄弟”合作的《域外小说集》
 二、“在我头上打上几下”的合译
 三、“特收录至审慎,迻译亦期弗失文情”:选材和方法
 四、“我读小说大抵是当作文章去看”:没有故事的作品
 五、“多记其悲观,尤极哀侧”:没有斗争的政治
 六、“知海外犹有哀弦”:“人的文学”的翻译
 七、“将来也该有存在的价值”:周作人的翻译
能够“容忍多少的不顺”?论鲁迅的“硬译”理论
 一、“只有‘束手’这一条路”:鲁迅的硬译
 二、“年青时自作聪明”:鲁迅?胡译时代
 三、“适译亦期弗失文情”:《域外小说集》的直译
 四、“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直译的标准
 五、“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硬译的功能
 六、“宁可译得不顺口”:至死不渝的硬译
翻译与阶级斗争:论1929年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
 一、“硬译”还是“文学的阶级性”:论争的开展
 二、“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相同的翻译观
 三、“背后有一个团体”:新月与左翼
 四、“不纯正的文艺理论”:问题的核心
 五、“专门?击科学的文艺论译本之不通”:
 顺译的“徒弟”和“徒孙”
 六、“谁能够说:这是私人的事情”:翻译就是政治性的行为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论卞之琳的创作、翻译和政治
 一、三重身份:诗人、文学翻译家、学者
 二、“又当政治任务又当艺术工作”:“庸俗鄙俚”的创作
 三、“替代性的乐趣”:莎剧翻译
 四、“文章误我,我误文章”:一生的创作与翻译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