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艺术构形与文化空间之人类学研究
作者:刘朦 著
出版时间:2020年版
内容简介
《景观艺术构形与文化空间之人类学研究》采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文化空间分为三类:仪式象征空间、文化认同空间和景观消费空间,并探求与之对应的三类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在人类社会中的缘起、功能与意义,使读者深入理解景观艺术与人类社会的互动与互构,从而构建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景观艺术。《景观艺术构形与文化空间之人类学研究》适合建筑学、景观设计、人类学、民族学、城市规划等方向的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景观、建筑类型、建筑构形与文化空间概念释义
一、景观词义
二、建筑类型
三、建筑构形
四、文化空间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景观艺术研究历史沿革
一、建筑学视野下的研究
二、文化视野下的研究
三、人类学视野下的研究
四、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研究
五、景观艺术视野下的研究
第二章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分类
第一节 单体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分类与空间生成
一、单体建筑空间生成与文化因由
二、柱承重的纵向构架
三、壁体承重的层叠式构架
四、壁体加梁柱承重的内框架构架
五、间架支撑的横向构架
第二节 合院式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分类与空间生成
一、院落生成与文化因由
二、非典型性合院式建筑
三、典型性合院式建筑
第三节 聚落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分类与空间生成
一、聚落构形与文化因由
二、聚落构形分类
第三章 佤族、藏族、纳西族、彝族仪式象征空间与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的同构关联
第一节 仪式象征空间的意涵解析
一、仪式空间与象征符号
二、仪式象征空间意涵解析的路径
第二节 佤族建筑构形与原型
一、原型、集体无意识与原始意象
二、佤族原始意象的形成
三、佤族建筑构形对原型的模拟
第三节 藏族仪式行为象征空问对建筑构形的塑造
一、仪式行为对象征空间构形的塑造
二、仪式行为象征空间的意义指涉
三、仪式行为象征空间对建筑构形的塑造
第四节 纳西族、藏族、彝族、佤族仪式圣物象征空间对建筑构形的制约
一、神显、显圣物与仪式圣物象征空间的确立
二、仪式圣物象征空间对建筑构形的制约
第四章 白族、彝族文化认同空间与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的互塑
第一节 大理白族文化认同轨迹辨析及对汉化说的质疑
一、祖源想象:文化认同意识的萌芽与文人代言
二、身份攀附:文化认同意识的形成与选择
三、民族文化身份建构:文化认同意识的自觉书写
第二节 合院式建筑景观艺术构形与礼制认同空间的契合与背离
一、大理白族认知空间阶段与礼制认同空间的确立
二、礼制认同空间形态与建构动因
三、合院式建筑中的中原文化符号与文化持有人认知
第三节 建筑景观艺术构形与佛教认同空间的互证
一、“妙香佛国”认同下的佛寺空间营建
二、佛教密宗认同空间与密檐式塔形的互证
三、建筑景观艺术构形中的佛教认同空间意素
第四节 庙、戏台构形对本土信仰认同空间的表述与强化
一、明清时期本主信仰的儒家化与庙、戏台之表述
二、庙宇重修对近代本主信仰认同空间的强化
第五节 彝族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对文化认同空间的表征与符号选择
一、狮子山、爬山者与狮山大道的形成
二、罗婺彝寨的符号选择与表征
第五章 白族、纳西族、彝族景观消费空间与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的共谋
第一节 当代景观消费空间的生产动力及模拟本质
一、景观消费空间生产的三重动力
二、景观消费空间的模拟本质
三、景观消费空间的三个类型
第二节 狂欢空间与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的嫁接
一、狂欢空间:他者想象的异地嫁接
二、构形他者化与本土化的链接
第三节 丽江文本空间与建筑景观艺术构形再生产的互动
一、景观的文本化过程
二、文本空间到新型文化空间的转变
三、新型文化空间到现代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的生产
第四节 符号消费空间与仿古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的利益联袂
一、凝视与彝族景观符号空间的生产
二、符号消费空间的表现形式及对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的影响
三、符号消费空间与仿古建筑构形的利益联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