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文学艺术 >曲院风荷 中国艺术论十讲 朱良志著 2003年版

曲院风荷 中国艺术论十讲 朱良志著 2003年版

收藏
  • 大小:34.98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文学艺术
  • 更新日期:2024-04-22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资源简介
曲院风荷 中国艺术论十讲
作者:朱良志著
出版时间:2003年版
内容简介
  《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是朱良志教授在北大关于艺术理论讲演的汇集,书中涉及到中国艺术理论中常见的十个问题:动静、形神、含蓄、小中见大、大巧若拙、虚实、荒寒境界、和谐思想、妙悟、写意传统等,并分别以“看舞”、“听香”、“曲径”、“微花”、“枯树”、“空山”、“冷月”、“和风”、“慧剑”、“扁舟”等意象称名。作者以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是论艺的,更是人生的;是理论的,也是艺术的”,因而,“本书的重点不在对具体艺术理论进行推演,而是意在打通艺术理论和具体艺术之间的通道,到鲜活的艺术之中,去寻找艺术的精魂,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智慧。”如第一讲——听香,主要探讨的是形神问题,作者没有用概念、范畴推演的理路去梳理,而是撷取“香”这一艺术意象,生发开去,以小见大,又分为“有形之外”、“冷香逸韵”、“闻香识人”、“香起佛界”四个小问题,“有形之外”以园林建筑和艺术(主要是绘画)评品为例,说明中国艺术大都追求有形之外的神;“冷香逸韵”,展示了在追求传神的过程中,中国艺术格外重视荒寒冷寂境界的呈现;“闻香识人”,从主体方面谈如何能够传神,即艺术境界的最终获得有待于主体人格的自我完成;“香起佛界”,为追溯“香境”的渊源。没有逻辑的推进,却自然有着潜在内转的层深结构。又因为无意于宏大理论的建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便多了一分自由与洒脱,作者这样说:“瘦西湖是有精神的,创造者在无形上做文章。香,是创造者所扣住的一个主题。此湖四季清香馥郁,尤其是仲春季节……不过近年随着湖边不断修整,微花细草少了许多。煞是遗憾!”既是艺术理论的讲话,又仿佛文化小品文,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穿梭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扬州瘦西湖以及日本国的亭台楼阁间的旅迹。即便是写身边琐事、花鸟虫鱼,也会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读来却也分外亲切感人。此前,作者曾有《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这一丰厚论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拈出“生命”来高扬中国艺术之精神,同时又以自己的生命与情怀去解读中国艺术,去慰贴远古先贤的寂寞诗心,满赋深情是他的人生和学术共有的品格。这也是《曲院风荷》中让我最为感动的地方。作者这样写到:“一段江南秋色居然能于三两竿竹枝、一两片竹叶中见出,正是所谓‘只有一片竹叶,不知多少秋声’!这里真充满了令人感动的妙韵,笔者每度此意,总有不能自已之感,意态忽忽,如置于荒天迥地,我深爱这样的境界!”又说:“暗绿的苔痕昭示着‘现在’之鲜活,又隐藏着‘过去’之幽深。青苔本身就昭示着时间,它代‘过去’向‘现在’诉说。……青苔沟通了过去与现在,并诉说着永恒。”不起眼的苔痕在作者的慧心观照之下,竟向我们诉说着怎样的一段哀怨缠绵:它是永恒、静寂的,却昭示着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的哲思,这就是艺术的大巧若拙。在这样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着作者的一颗多么敏感的诗心,它玲珑活络,穿梭于儒道佛诸家,又在书画篆刻、诗词曲赋、山水园林间自由出入,在对古老艺术的体悟中进行着精神的跋涉、灵魂的提升,并以之咀嚼着当下的人生。
目录
引子
第一讲 听香
第二讲 看舞
第三讲 曲径
第四讲 微花
第五讲 枯树
第六讲 空山
第七讲 冷月
第八讲 和风
第九讲 慧剑
第十讲 扁舟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