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学精品典藏书系 第四卷 实力新方阵 跨入新世纪 下 (2000-2017)
作者:山西文学月刊社编
出版时间: 2018年版
内容简介
《山西文学》创刊于1950年,1956年更名为《火花》。历经十年“文革”,1978年恢复山西文联,《火花》杂志复刊,更名为《汾水》。1982年,《汾水》更名为《山西文学》。《山西文学》作为新中国创刊早的文学期刊之一,已经走过整整68个年头。
著名作家胡正、郑笃、西戎、李国涛、周宗奇、张石山、韩石山,著名评论家、编辑家冯池、段崇轩、朱凡先后担任主编。刊物在创刊之初,还是一份油印小册子,再经《火花》《汾水》,直到今天的《山西文学》,是中国文学期刊方阵中重要的文学刊物,是展示山西文学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是培养山西青年作家的重要阵地。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山西文学》68年,为推动山西文学事业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中,《山西文学》是一份必须提到的刊物。
20世纪60年代,以赵树理、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郑笃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文学流派雄踞中国文坛,全国瞩目。他们许多重要的作品由当年的《火花》杂志刊发,影响甚巨。《火花》由此团结了全国一大批作家,同时着力发掘和培养本土作家,是全国受欢迎的文学期刊之一,进而成为全国农村题材小说的“大本营”。中国文联曾组团专门来西调研,考察《火花》杂志社,并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火花现象”。
1978年,刊物复刊,更名为《汾水》。著名作家西戎任主编,《镢柄韩宝山》《顶凌下种》等一批优秀作品引起广泛关注,刊物发行量一度达到16万册之多。
1982年,中国作家协会山西省分会从山西省文联独立出来,成立山西省作家协会,《汾水》更名为《山西文学》。《山西文学》有力推动轰动中国文坛的“晋军崛起”,张石山、李锐、张平、钟道新、柯云路、蒋韵、燕治国、吕新、王祥夫,以及河南作家田中禾等一批在中国文坛广有影响的作家的重要作品都刊发于《山西文学》。诗歌栏目也在全国广有影响,推出海子、骆一禾、西川、顾城等著名诗人的重要诗作。《镢柄韩宝山》《顶凌下种》《厚土》《七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山西文学》坚守文学阵地,发掘文学新人,高举现实主义大旗,一批本省文学才俊脱颖而出,同时广泛团结全国优秀作家,刊发了《田野上的教堂》《仲夏的秋》《黄手帕白手帕》等一批引发全国关注的好作品,形成山西文坛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新浪潮。
21世纪以来,《山西文学》对如何办好文学期刊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打破原有办刊格局,以“关心民瘼,开启民智,叙事文体,健朗风格”为办刊特色,注重刊物的文化品格,发表过一大批有分量、有质量、有深度的好作品,在读者中引发很大关注。
《山西文学》坚持“守阵地,抓精品,推新人”的办刊方针,展示山西文学新成果,打造文学山西新锐力量,注重发掘和推出新人新作,新世纪山西青年一代崛起作家的处女作和重要作品均发自《山西文学》,现在已经形成阵容齐整、实力强劲、有相当水平的作家队伍。
2010年,在《山西文学》创刊60周年之际,我们曾编辑出版过一册《乡村叙事》。《乡村叙事》是创刊60年来的农村题材优秀小说合集,所收集的作品,基本上能够反映《山西文学》创刊60年来办刊成绩的一个侧面,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
多年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是山西文学的传统,是山西文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重要内容,这个传统引导、推助、影响了山西文学数次创作高峰,这个影响将持续下去。所以,《山西文学》创刊68年之际,我们在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省作协的支持下,编辑“《山西文学》68周年精品典藏书系”,意在全面收集《山西文学》68年来刊发的优秀作品,体裁不拘于小说,题材不仅着眼于农村,通过具体作品来体现《山西文学》68年来的办刊实绩,同时,也是对山西文学事业发展脉络一个侧面的总结与梳理。
限于资金与编辑力量,“典藏书系”也未必能尽收68年来发表的优秀作品,事实上,如果收集起来,将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所以,需要有些说明。
非晋籍作家作品不收入;
凡收入作品,考虑其发表之后的反响,尽量选择能够体现作家创作风格的作品;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作品,一般不收,或者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