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 崔际银著 2011年版

收藏
  • 大小:406.65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
作者:崔际银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宋代文学及其承载的文化精神,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正面作用,如关注现实人生态度、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以及自思自立的学术精神等;也有不少负面的影响,如招致积贫积弱的国策、贯穿始终的党争、一味内敛自省的思维方式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借鉴中加以比较与甄别。
目录
导言
一 文化与文化精神
二 文学与民族文化精神
三 宋代文士与民族文化精神承传建构
第一章 宋代社会文化处境
第一节 宋代域内社会文化现状
一 皇权不固
(一)政权获取方式可疑
(二)纲纪长期废弛
二 奢靡成风
(一)朝廷鼓励享乐
(二)官民追求奢华
三 南北差异
(一)南北文化的异质表征
(二)南北文化的竞争互动
四 积贫积弱
(一)百姓生活贫困
(二)国家实力软弱
第二节 宋代外部文化压力
一 外部压力的形成及表现
(一)外部压力的生成
(二)外部压力主要表现
二 外部压力的作用
(一)限制宋朝整体发展
(二)影响宋朝内外政策
第三节 宋代文化政策选择
一 抑武
(一)直接解除将帅兵权
(二)创设新制掌管军队
(三)严厉打击违规军人
二 重文
(一)“重文”的基本举措
(二)“重文”的政治蕴意
三 妥协退避
(一)退守情绪弥漫
(二)妥协成为必然
第二章 宋代文士的文化任务
第一节 承接唐五代文化遗产
一 辉赫的“盛唐”文化成就
(一)综合国力极其强大
(二)文化环境开放多元
(三)精神风貌积极昂扬
(四)文化成果色彩纷呈
二 待解的“乱世”遗存难题
(一)藩镇冲击社会结构
(二)观念系统遭遇重创
(三)文士生存陷入困境
第二节 应对现实社会文化需求
一 重建社会文化秩序
(一)制定礼仪程式
(二)强化军政管理
(三)完善司法制度
二 巩固强化主干文化根基
(一)推崇儒家思想
(二)倡导封建伦理道德
三 展示文士自身文化素养
(一)以知识为用
(二)借品格立身
第三节 开拓创新文学领域
一 理念创新
(一)平易自然
(二)注重理趣
(三)化俗为雅
二 文体创新
(一)以文为诗:
(二)以诗为词
(三)以赋为文
三 方法创新
(一)诗法
(二)词法
(三)文法
第三章 宋代文士关注的文化命题
第一节 道统重建:儒学与释道
一 “道统”重建的困境与定策
(一)重建“道统”之困
(二)官方重建方针
二 “道统”建设的历程
(一)儒士的“卫道”
(二)佛教与道教的微调1
第二节 人格区分:君子与小人
一 重塑君子人格
(一)贬抑人格损污之士
(二)大兴君子之风
二 “朋党”氛围中的人格区划
(一)宋代“朋党”基本状况
(二)评论“朋党”的主要观点
三 人格论争的效应
(一)正面效应
(二)负面影响
第三节 政治改革:骤变与渐变
一 宋代政治改革的社会基础
(一)国力不堪重负
(二)享国日久而诸事因循
(三)文人士子热衷参政
二 骤变:熙宁变法
(一)选择骤变方式的必然性
(二)熙宁变法的具体实施
(三)变法成效及评价
三 渐变:苏轼的治国理念
(一)渐变的基本主张
(二)坚持渐变的遭遇
第四节 对外关系:战与和
一 厌战:国人的普遍心理
(一)皇帝厌战
(二)将帅厌战
(三)民众厌战
二 主战:社会精英的艰难选择
(一)朝臣维护国体
(二)文士激励斗志
三 和议:朝廷的基本国策
(一)宋朝和议特征
(二)宋朝议和缘由
第五节 学术思想:主经世与倡性理
一 经世事功的理论与实践
(一)探讨富强路径
(二)弘扬事功主张
二 修性明理的体系构成
(一)世界本原:太极即理
(二)道德结构:理一分殊
(三)立身法则:存理灭欲
(四)进修方式:格物穷理
三 宋代学术特征
(一)轻章句而重义理
(二)主儒学而融百家
(三)遵规矩而倡活法
(四)师传统而求创新
第四章 宋代文学展示文化精神之轨迹
第一节 北宋初期:人生状况的表述
一 人宋士子婉转怀旧
(一)假借史传怀念往昔
(二)模仿唐人创作诗文
二 服膺新朝者歌功颂德
(一)降臣表达归顺意愿
(二)受宠新贵真心颂扬
三 重文氛围中疏放身心
(一)老臣适性而为
(二)少壮风度翩然
第二节 北宋中期:改革社会的探索实践
一 范仲淹:道德家推行新政
(一)庆历新政半途而废
(二)道德风范长存于世
二 欧阳修:文学家诗文革新
(一)欧阳修时代文学状况
(二)诗文革新成功的基本保障
三 王安石:政治家着意变法
(一)表达从政志向
(二)申明变法主张
第三节 北宋后期:思考解读生存困境
一 苏轼:旷达处世
(一)多舛人生经历的磨炼
(二)多种思想观念的支撑
(三)多样艺术才能的彰显
二 黄庭坚:诗艺寄托
(一)政治负累常伴
(二)诗艺承载甘苦
三 周邦彦:享受红尘
(一)文才博取声名
(二)赋词享用人生
第四节 南宋前期:救亡与恢复的巨大努力
一 遭遇巨变之苦难倾诉
(一)乱世女性凄楚
(二)文弱士人心态
二 抗敌复国的坚定誓愿
(一)爱国将相身体力行
(二)文坛精英大声疾呼
三 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一)“归正人”难言之痛
(二)背时者无奈感叹
第五节 南宋后期:推崇儒学精神与追求清雅品书
一 朱熹:高扬儒学性理
(一)理学家的创作理论
(二)贯穿性理的创作实践
二 姜夔:展示清雅品格
(一)高洁人生定位
(二)“清空”“骚雅”词品
三 “四灵”:放情田园山水
(一)崇尚野逸清幽格调
(二)安顿衰世文人心灵
第六节 宋末:爱国情感进发与遗民情结表现
一 靖难赴死彰显忠义
(一)展示爱国忠诚
(二)践行民族大义
二 保持气节 怀念故国
(一)记述亡国之痛
(二)长怀故国之思
第五章 宋代文士致力文化精神构建探原
第一节 文化传统惯性推动
一 维护农耕文化基础
(一)中华农耕文化构成要素
(二)宋朝维护民族文化之努力
二 强调“夷”“夏”之辨
(一)秉承“尊王攘夷”思想
(二)“攘夷”方式的艰难抉择
三 崇奉“大一统”观念
(一)“大一统”观念之定型
(二)宋代对“大一统”之体认
第二节 理学思想掺入
一 宋代理学基本状况
(一)宋代理学的形成
(二)宋代理学发展述要
二 宋代理学现实作用
(一)创新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二)塑造文士形象
(三)引导大众价值观念
第三节 优待文士之厚报
一 尊重文士人格
(一)维护师道尊严
(二)彰显文士声名
二 发挥文士作用
(一)与君王共治天下
(二)承传文化统绪
三 宽松文士生存环境
(一)宥贷文士过错
(二)提供良好条件
余论:宋代文士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之意义
一 完善文化体系提供示范导向
二 精心结撰著述推动文化传播
三 丰富文化蕴涵发挥巨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