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动态阐释” 老舍长篇小说英译研究
作者:(中国)夏天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内容简介
文学翻译中的动态阐释:本书以阐释学为理论支点,从历史角度研究1940年代至1990年代老舍长篇小说的英译情况;以乔治·斯坦纳“动态阐释”理论(Hermeneutic)为框架,将“信任”(trust)、“侵入”(aggression)、“吸纳”(incorporation)、“补偿”(restitution)分别对应翻译活动中的文本选择与译本形成、输入与输出双方付出努力,以求达到翻译平衡。本书将从以上4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发现老舍长篇小说英译始于何时、起于何因、通过何种方式被译介到西方,英语世界读者又以何种方式接受。本书据图考察老舍长篇小说西行过程初期经历了怎样的扭曲与变形、中西方译者与出版商通过怎样的努力恢复老舍长篇小说的本来面目,恢复源语文本的内部平衡和文本间平衡。本书兼具描述性与规定性研究范式——除了对翻译活动进行描述性研究之外,更对老舍长篇小说的英译提出了明确判断,并提出英译中国现代小说的广义实践标准与最终伦理目标。在本书中,老舍8部长篇小说以及1部未完成长篇小说将被作为一个延展的源语文本整体,而老舍小说英译史将被作为一个延展的翻译过程,即一个延展了的动态阐释过程。本书分为4章,第一章对老舍长篇小说英译活动进行了分阶段梳理和分析;第二章从斯坦纳“动态阐释”理论的阐释学渊源出发,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该理论进行了解释与适应性扩充与细化,;第三章在“阐释运作”莅临框架下对老舍长篇小说英译进行具体研究;第四章结论对研究进行总结,老舍长篇小说经历了1970年代之前西方译者的实用“信任”、偏见“侵入”、归化“吸纳”,以及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老舍不适时的“补偿”努力之后,逐渐走向平衡,这是向西方世界译介中国现代小说的广义标准与最终伦理目标,它显示“动态阐释”理论兼描述性与规定性的特征及其应用于某一作家、某一类文学作品英译历史研究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