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民族建构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
作者: 梁志芳著
出版时间:2017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翻译(尤指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在民族以及民族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民族建构和形象学理论与方法引入翻译研究,以赛珍珠的中国题材小说《大地》的全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中文目标文本如何描述中国、建构中国形象,表达对中国及中华民族的想象与期待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现状与范围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
第二节 研究角度、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角度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基本架构
第二章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翻译与民族建构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与现代中国的民族建构
第三节 形象学
一、“形象”的內涵
二、“形象”:“自我一他者”关系的产物
三、“形象”的互文性
四、“形象”的建构性
第四节 形象学与东方主义
第五节 形象学与翻译研究
第六节 形象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地》中译研究模式
第三章 赛珍珠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
第一节 20世纪30一40年代
一、赛珍珠作品的第一次翻译高潮
二、赛珍珠作品的广泛流传
三、赛珍珠作品在中国文化界引发的争议
第二节 20世纪50-80年代
一、赛珍珠作品的封杀期(1950-1981)
二、赛珍珠作品的解冻期(1982-1987)
第三节 1988年至今
一、赛珍珠作品的第二次翻译高潮
二、赛珍珠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 《大地》与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
第一节 西方的中国形象
一、中国形象的两种原型一一意识形态形象和乌托邦形象
二、中国形象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美国东方主义与美国的中国形象
一、美国东方主义的发展
二、荚国的中国形象演变
第三节 《大地》的中国形象
一、《大地》中“正常”的中国形象
二、《大地》中隐蔽的美国东方主义
第五章 民族建构的多元诉求:20世纪30年代的《大地》中译本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自我一他者”关系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中国形象的互文建构
一、中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二、美国“辱华”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及中国政府的审查
第三节 作为中国形象建构主体的《大地》中译者
一、支持左翼文艺的译者由稚吾
二、主张中西文化调和的译者胡仲持
三、推崇西方文化的译者张万里
第四节 20世纪30年代《大地》中译本之中国形象建构
一、农民形象
二、土匪形象
三、封建形象
四、淫乱形象
第六章 新启蒙时代的民族建构:20世纪80年代的《大地》中译本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一他者”关系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形象的互文建构
第三节 新启蒙时代的《大地》中译者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大地》中译本之中国形象建构
第七章 总结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理论反思
第三节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