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
作者: 张永刚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文学理论来自于文学实践,最终又必须回到文学实践,这是文学理论构建的基本常识。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后释与先导功能,正是由理论的这种基本状态决定的。换言之,有力地阐释文学作品与文学活动的价值,并为即将展开的文学创作提供观念启示和方法引导,这是文学理论的活力之源。当然,作为一种“理论”,文学理论在自我生长和内在逻辑完善的过程中,会受到种种误导,以至于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那个基本价值起点。事实上,在许多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确实或多或少忽视了它所应该植根并皈依的文学实践世界,成为孤寂的理论之旅,或者芜蔓的理论王国。为理论而“理论”而不是为文学而“理论”的情形并不鲜见,在这种状态中,文学理论话语方式显示出巨大而特别的文化区隔,其中优劣参半,长处与不足都体现出丰富的文化意义,有着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在我粗浅的理论思考中,一方面我关注文学理论对文学实践的切入,渴望理论在实践层面展现出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我又肯定理论自我完善的方式,理解理论在抽象过程中离开现象世界所形成的内在活力。这个看似矛盾的心态,使我总是力图在文学理论内部与外部寻找其逻辑自洽的规律和方式。可以肯定,我因此置身于一个复杂的世界。这项工作实际上是要求对文学理论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审视,它需要具备完成这种工作的理论方式。在这个层面上,我感觉理论的视域扩大了,与此同时,它所面对的实践的形式和意义也扩大了。它不仅涉及作为对象的文学活动,也涉及文学理论本身的发展过程。文学理论用巨大的建构之力显示出自我成长的实践意义,它使我们相信,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既是一个丰富的现象领域,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世界。
目录
第一章 实践走向
一、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
远离实践的理论状态
理论逻辑与实践特性
历史原因与外来影响
走向文学实践的方式
二、基本思路与现状反思
三个认识与理论自觉
历史状态和现实处境
第二章 范畴开掘
一、“意识形态”与文学本质
文学特性与意识形态知识谱系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联
意识形态是文学的一种价值
二、“意识形态”与理论姿态
作为问题的文学意识形态性
审美与意识形态性
文学表现方式与意识形态
三、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思辨
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
理论品质对研究对象的限制
几种应该关注的观点
四、形态认识与理论自觉
文学理论形态的构成
对文学理论基本形态的认识
第三章 原理反思
一、话语方式
独特的文学理论话语方式
话语方式的历史与现实状态
文学理论话语方式的内质
二、知识、方法与思维
与教学紧密相连的文学理论
学科特性与教学实践矛盾
知识、方法和思维的关联
三、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
学科特点
四、理论历程
中国文论发展脉络
西方文论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要
第四章 理论演进
一、“言意论”
中国古代言意关系探讨
言意论的内在价值
二、“范式”
“范式”对文学理论产生的影响
从“范式”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范式建构的价值与可能
三、“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