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文学艺术 >艺术人类学文丛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 王永健著 2017年版

艺术人类学文丛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 王永健著 2017年版

收藏
  • 大小:142.63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文学艺术
  • 更新日期:2024-04-15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谱系   人类学   新时期   中国艺术   知识
资源简介
艺术人类学文丛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
作者:王永健著
出版时间:2017年版
丛编项: 艺术人类学文丛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学界,艺术人类学已成为一门显学,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艺术研究,大量有关艺术人类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涌现出来,引起了学界的注目。该著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为言说主体,依据不同时段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特点,将这段学术历程分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学术准备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之前的学术起步时期、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以来的稳健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并重点就不同时期的学术探讨、研究状况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梳理与剖析。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艺术人类学文丛》共分五个部分,即绪论,第一章、学术准备时期:从文本到文本的学术研究;第二章、学术起步时期:从文本到田野的学术转向;第三章、稳健发展时期: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学术研究;第四章、反思与展望。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艺术人类学文丛》关注中国艺术人类学知识谱系的演进脉络,总结本土化的理论与经验,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是该著的主要研究理念。
目录
序言: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之路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综述

第一章 学术准备时期:从文本到文本的学术研究
第一节 艺术人类学界说
一、艺术人类学的概念引入
二、艺术人类学的概念界定
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域与研究对象
四、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五、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设置
六、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国外译介及影响
一、格罗塞与《艺术的起源》
二、哈登与《艺术的进化》
三、拉德克里夫·布朗与《安达曼岛人》
四、莱顿与《艺术人类学》
第三节 “原始艺术命题”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一、问题的缘起
二、“原始艺术命题”研究的状况与特点
三、“原始艺术命题”研究兴盛的原因

第二章 学术起步时期:从文本到田野的学术转向
第一节 费孝通的艺术人类学思想
一、费孝通艺术人类学思想的产生背景
二、费孝通艺术人类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三、费孝通艺术人类学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取向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二、美学取向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三、民俗学取向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四、艺术学取向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第三节 艺术人类学相关课题的研究
一、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
二、西部入文资源课题研究
三、本土化的现代性追求:中国艺术人类学导论
四、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理论方法探论及其学科化建设
五、壮族艺术的人类学研究
六、晋北民间庙会中的仪式音乐班社研究
第四节 有意识地走向学术联合

第三章 稳健发展时期: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学术研究
第一节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成立及其学术研究
一、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成立
二、学会平台上的学术研究
三、学会成立以来的相关课题研究状况
第二节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译介工作的新发展
二、学科建设的稳步推进
三、人才培养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艺术人类学与艺术类非遗保护研究
一、艺术人类学与艺术类非遗关系释义
二、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艺术类非遗研究实践
三、艺术人类学对艺术类非遗研究与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第四节 本土化的理论与经验
一、“接通”历史与田野
二、美和审美权力的建构
三、“遗产资源论”
四、解读“我者”乡土社会

第四章 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一、译介工作亟待跟进
二、田野工作的反思
三、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
四、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节 学术研究的新节点
一、城市艺术田野研究
二、海外艺术民族志研究

结语
一、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二、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艺术人类学大事年表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