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 中国第三次美学论争论文集 上
作者: 《学术月刊》编辑部编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界掀起了第三次美学论争。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展开了长达十数年的论争,国内主要的美学家、重要的学术杂志几乎都参与到了这一论争之中。这场论争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也标志着中国美学走向繁荣和多元。其中,《学术月刊》起到了重要的领军刊物的作用:论争的开始由《学术月刊》揭幕,大量文章也在《学术月刊》刊登。同时,此次论争也绝不局限于《学术月刊》,包括《光明日报》《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福建论坛》《哲学动态》《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文艺争鸣》以及《复旦学报》等各大学报,陈炎、杨春时、潘知常、张弘、朱立元、董学文、张玉能、周来祥等重要美学家,都参与到此次讨论中,构成了波及全国各理论刊物、持续十数年之久的一个理论冲击波。早在十多年前,论争如火如荼的时候,编辑部就有意想把论争文章汇集成书,本书的雏形就形成于世纪初的2004年。当时限于经费未能出版。但这一直是学术月刊编辑部的一个心愿。13年之后的2017年,在我们为庆祝创刊60周年而编选60年论文集的时候,月刊老总编夏锦乾先生偶然跟我谈及此事,我们都感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力于中国学术话语建设和梳理的现在,也许是到了合适的出版时机。过了几日,夏老师将珍藏十多年的原始论文资料装在一个牛皮纸袋里带给了我。翻着已然泛黄的纸页,油然而生对那个思想空前活跃时代的一份向往。当时收集的论文约四十篇,十多年过去了,论争有了更大的深入和发展,并且基本告一段落;于是我征求了当时活跃的学者如杨春时、朱立元、张弘、潘知常等人的意见,特别是杨春时教授,给予了非常多的信息和宝贵的帮助。学界同仁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最终从《学术月刊》及其他刊物一共选取了89篇文章,时间跨度从1993年直至当下,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序曲与发端:‘积淀说’与‘突破说’之争”“展开: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深入:美学本体论之争”“发展: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建构”以及“总结:第三次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可以说是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论争的全貌。由于这是一场席卷全国学术界、持续时间又很长的大讨论,相关文章浩如烟海,如何选择,需要标准。我们的选取标准是严格尊重历史线索,选择在当时具有较强原创性、学术性、挑起争论的重要文章,特别是那些阶段性话题的标志性文章;同时尽量广泛地展现各家各派意见,以便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论争的发生、展开和深入。在编辑过程中,则严格遵循论文发表的时间先后(对于成组的论争文章,以第一篇文章发表时间为准),同时以形成对话、论争的文章优先。尽管如此,还是难免有遗珠之憾,好在读者诸君或许可以循此线索,再做更细致的展开、发现和研究。同时,所选文章并非局限于《学术月刊》,而是包括了国内数十家杂志,我们在每篇文章后对其出处都做了清楚的标识,并在此致以感谢。每家杂志的编辑风格各有不同,我们尽量统一了格式;当时一些用字、标点以及错漏字和注释,也都按照现在的规范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对一些无法规范的信息,也就保留原状,姑且视之为一份历史的记录吧!
目录
序
编选说明
第一辑 序曲与发端:“积淀说”与“突破说”
之争与“超越实践美学”
试论“积淀说”与“突破说”
对“积淀说”之再认识“
文化的现实选择与美学的意识形态性”
建构——积淀与超越的中介
再论“积淀说”与“突破说”
——兼答朱立元、陈引驰先生
第二辑 展开: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超越实践美学建立超越美学
坚持实践观点,发展中国美学
——与杨春时同志商榷
走向“后实践美学”
评所谓“后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命运
——与杨春时同志商榷
再论超越实践美学
——答朱立元同志
实践论美学断想录
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突破
“实践美学”需要发展而非“超越”
“后实践美学”:前进还是倒退?
——对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理论走向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
审美的超实践性与超理性
——与刘纲纪先生商榷
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实践美学体系的三重矛盾
审美、异化与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质疑
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质疑
致力于中国现代美学建设的后实践美学
告别实践美学
——评两种实践美学发展观
给实践美学提十个问题
后实践美学的美学体系
——评杨春时的《美学》
关于《美学》的答辩
——与张法对话
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超越辨正
——兼答赵晓芳《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
……
第三辑 深入:美学本体论之争
第四辑 发展: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建构
第五辑 总结:第三次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