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的浮生 创造社诗歌新论
作者: 黄雪敏著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内容简介
《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本文以创造社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创作社诗歌的一些关键问题,反思中国新诗在发展中遭遇的难题,考察这些难题是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发生变化的,探讨它们的出现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1]
《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编辑推荐:《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作者黄雪敏的创造社诗歌研究与以往研究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她没有以文学潮流的总体特征将自己研究对象大而化之,而是注意具体诗歌现象与主流文学独特的对话关系和对话方式。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自我”:新诗革命的风向标
第一节 创造社的“自我”解放与新诗的美学创新
一、边缘心态与纯文学追求
二、“自我”的塑造
三、“自我”的限度:一种批判性考察
第二节 “译诗”的尝试与反响
一、“风韵译”
二、“古诗今译”:另一种形态的“新诗”写作
第二章 现实的召唤与回应
第一节 “亢奋”与“感伤”的合奏
一、《洪水》与“国家主义”讨论
二、感伤的泛滥
第二节 “纯诗”与“国民文学”的交响
一、“表现颓败的诗歌”
二、“传统”、“欧化”与“国民文学”讨论
第三章 承诺与疏离
第一节 “革命”的转向
一、“告别”诗作的发表
二、个人主义的“灭亡”
三、《洪水》的转向
第二节 《幻洲》与“小伙计”的分流、离散
一、“渴想着一片绿洲”
——从《A11》到《幻洲》半月刊
二、“十字街头”与“象牙之塔”
三、“别派分流有幻洲”
第四章 一种全新的文化想象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
一、“革命”与“罗曼谛克”
——表现“反抗精神”的“革命文学”
二、文学的重新定义——无产阶级“普罗文学”的确立
第二节 “革命诗歌”的创作
一、郭沫若的“普罗诗歌”创作
二、年轻作家的诗艺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