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作者: 戴建业 著
出版时间: 2020年版
内容简介
《抵抗与自觉——中国现代美术早期发展道路的历史考察》聚焦于中国现代艺术早期发展阶段(1925-1935),探讨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三位艺术家具代表性与转折意义的探索历程。他们的经历表明,中国艺术的现代诉求首先需要根基于中国的历史处境与时代状况,指向社会、文化、主体的全面构建。在社会的变革进程中,如何建立新的把握现实的方式、建立个体与社会的有效联结,塑造具不断反思能力的主体,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早期阶段反复探寻的课题。本书期待通过深入的历史追踪,呈现这过程的曲折与困难。
目录
引言/001
第一章民族意识、社会性诉求与个体精神
—刘海粟早期艺术观的形成与确立/017
第一节新的个体与新的艺术
—刘海粟早期艺术观的社会意义与认知缺陷 /019
第二节民族意识、社会性诉求与个体表现
—1920年代中后期的困境与应对方式 /031
第二章 与西方相遇:走出困境的契机
—刘海粟欧游阶段的认知与实践进展/049
第一节“艺术叛徒”与西方的相遇
—首度欧游的认知与实践状况 /051
第二节世界性语境下的新定位
—二度欧游的认知与实践状况 /079
小结革命性与保守性的交互/092
第三章构筑充满“理想”与“同情”的新艺术
—林风眠艺术观的整体架构与形式理解/097
第一节艺术:生活的条件与情感的调和/100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林文铮的阐释与克莱夫·贝尔的启发 /116
第四章现实体验与艺术理想间的挣扎
—形式“单纯化”探索过程与困境/141
第一节探索历程的纠结与挣扎/142
第二节创作经验与传统认知/161
第三节挫败、执着与蜕变
—林风眠艺术道路的现实指向与困境 /179
第五章如何在历史衰微中再造艺术典范
—解读徐悲鸿民国前期探索的实验性状况/199
第一节中/西、传统/现代的混杂
—徐悲鸿艺术启蒙状况的特殊性 /201
第二节贤士与英雄
—道德化与理想性的表现主题 /204
第三节历史画等手法的多样探索
—油画领域的创作状况 /209
第四节新的历史感觉与表现方式
—国画领域的探索面貌 /219
小结探索的实验性与游移状态/232
第六章如何在变化的历史中把握、建构现实
—徐悲鸿的艺术认知困境/237
第一节民族意识、历史责任与古典理想
—解读徐悲鸿的艺术理想 /238
第二节艺术实践的道路设计
—“写实”主张的内涵、现实指向与实践形态 /249
第三节如何获得与现实的有力联结
—对徐悲鸿创作视角与困境的检视 /261
余论中国现代艺术面对怎样的“西方”
—徐悲鸿与西方关系的思考与启示/267
后记/287
图版目录/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