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栏建设文丛 21世纪美学热点问题 下
作者: 乔学杰主编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丛编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栏建设文丛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自晚清民国进入世界现代进程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人,初是王国维、蔡元培、刘师培、梁启超等,接着是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蛰、方东美、蔡仪等,再后来是李泽厚、高尔泰、马奇、蒋孔阳、杨辛、葛路、蒋培坤、刘纲纪、叶朗、曾繁仁等,他们的优秀论著,呈现出了中国美学波澜壮阔的演进历程。《21世纪美学热点问题》论文集就是《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部名栏“美学·环境美学”2001—2017年问所发表的美学热点方面的论文选编。《21世纪美学热点问题(套装上下册)/名栏建设文丛》按主题和热点,分成四个部分:美学问题、美学新进展、美学史、美育。
目录
第一部分 美学理论
何谓美学?——100年来中国学者的追问
构建新世纪中西美学对话的总体框架
生存一超越美学的现代性
全球化语境与存在论美学
美学的第三条道路
自然美:一个经典范畴的当代价值
自然美的难题
最难舍却自然美
生态中心主义视角下的自然审美观
多元一体的美学
美学:边界与超越
美学的场域转换
普遍性:中国美学古今会通的现实途径
跨文化美学与美的共识
自然与艺术的对立与和解——康德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之辨析
如何进行现象学的美学研究?——以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前言为中心
技术、艺术与语言的家园——论海德格尔晚期美学思想的三重边界
论艺术哲学与美学的对立
美学:艺术哲学还是文化哲学?
美学定位的传承与转化
缪斯与上帝的相遇——生存论视阈中的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
人类生命历程与审美实践关系探析
审美之“无”:中国美学和艺术的“本无论”精神
现象直观与意象的诞生——从心物关系看审美活动的内在发生机制
第二部分 美学新进展
和美·优存·同乐——六学者谈“新人间美学”
空间美学的建构及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
当代传播美学纲要
电影美学的哲学立场
艺术的“空间原型”——以电影《花样年华》为例
论当下影视剧中的审丑化审美——以《士兵突击》和《丑女无敌》为例
法美学生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关于价值美学
身体美学对传统美学的超越路径之省思
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美学
艺术。死亡抑或终结?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代生活方式下的艺术追问
游戏的幻象:康德论艺术中的真理
走向生命优存论美学
第三部分 美学史
古代中国天下观中的中国美学——试论中国美学史研究中一个缺失的问题
中国美学与农耕文明
中国美学史中的审美意识史研究
近三十年来中国美学史写作的维度
东吴与江南美学的四个方面
《楚辞》中的“江南想象”及其空间感——从人文主义地理学观念来看
论早期吴越审美文化中的江湖与剑道——以《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为例
良渚审美文化中的玉陶,、徽饰、墓葬及其江南特质
论中国社会早期审美时空格局的形成
陶铜审美之变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朱光潜晚年美学思想的思想史价值——以《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为中心
朱光潜中西美学论域下的桐城派
“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
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局限性
末路回光——评王夫之美学理论的历史地位
王阳明“万物一体说”及其对当代美学的启示
家园何以可能?——海德格尔晚期美学思想论纲
比较美学语境中的中文“美”字与中国美学之特色
从“美”字释义看中国社会早期的审美观念
《说文解字》中的“美
“美”字原始意义研究文献概述
古希腊审美主义的发生及价值维度——从毕达哥拉斯到苏格拉底
论宋明理学的美学意蕴
三大观念与魏晋南北朝美学的重写
论魏晋南北朝美学的三个特征
郭象哲学与魏晋美学思潮
从都城变迁看北朝审美观念的融合
第四部分 美育
美育哲学基础的重建
技术时代的审美教育
美育与社会改造
美育在全球化时代的任务
美育问题的美学困局
蔡元培美育思想批判
关于美育合法性的反思——兼及生命美学的必然性存在
美育本质的双重规定性
生态审美与生态美育的任务
功能论思想模式与生活改造论取向——从“以美育代宗教”理解现代中国美学精神的发生
“以美育代宗教”的四个美学误区
当代美学转型与美育的理论困境——兼论美学与美育的关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