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选集
作者:李凇,丁宁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办的美术史类高端学术论坛,自2010年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本书中收录的学术论文,是2013、2014、2015年第四、五、六届论坛学者演讲论文的精选,共计二十五篇。2013年的论坛主题是“图像与语词”,论文围绕着中国古代的视觉图像以及图像的表现语言展开论述。2014年论坛以“图像与时间”为主题。2015年围绕“卷轴画与文人生活”、“艺术与宋代政治文化”、“宗教艺术与民间信仰”、“宋与周边的文化艺术交流”四个方面展开。论文所涉及内容,包括中外绘画研究、收藏趣味研究、出土文物图像学研究、民间美术研究等。论文作者均为来自中国以及韩国、德国、美国等地的多所高校的美术学博士生,其论文形式规范、论述严谨、角度新颖,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
目录
目 录
陈磊(西安美术学院)
南宋佚名《八相图》初考
戴璐(中国国家图书馆)
从审美趣味看收藏动机——以英国乔治亚时代肖像画在美国的收藏为例
Fabian Alexander Kommoß(波茨坦大学)
观禅宗之像:图像、时间及注视的历史性
耿涵(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方式再探——基于内丘县土神纸马的图像研究
何小兰(柏林自由大学)
再亿桃花源:黄宾虹后期作品中的图像、语词及纪念
胡听汀(香港中文大学)
四川出土两宋武士俑研究
蒋岳红(中央美术学院)
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的现实语境与入画实践
李铀(香港城市大学)
《溪山雪意图》小考
刘冠(北京大学)
对罗斯科1942年作品《鹰的预言》的图像学阐释
刘静(北京大学)
居庸关云台与元代四天王新样式的出现
Maria Inês Afonso Lopes(波尔图大学)
神龛:形象、历史及现象学
罗洁(北京大学)
布莱克的“拉奥孔”小析
王春雨(清华大学)
宋代绘画中的日常生活空间
王晓玲(陕西师范大学)
阿斯塔那人首蛇身图像研究——以66TAM48号、65TAM42号和59TAM302号墓为例
王杨梅(中国人民大学)
告身制作诸方面与宋代政治文化观感
魏雪娥(北京大学)
重现拜占庭艺术——失而复得的拜占庭圣像
吴端涛(中央美术学院)
道教材料进入美术通史写作中的几点思考——以山西芮城永乐宫为例
吴瑶(斯坦福大学)
“双重过去”的糅合:议林风眠的后期作品
杨晓东(香港中文大学)
南宋柳本尊崇奉者的宗教组织形式与宗教情怀
崔余薰(首尔大学)
“别号”画:明中期社会中的自我宣传艺术
张高元(湖北师范大学)
图像、文本和意识形态——以雅集图为视阈
张俊沛(北京工商大学)
北朝晚期的“密体”石刻山水图像——以康业墓石棺画像为例
张启彬(湖北美术学院)
马王堆一号墓漆棺图像的文化、功能与秩序
郑涵云(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谢芜村《草庐三顾、萧何追韩信图屏风》研究
朱彦(清华大学)
祭器图说:样本与流传——从《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到朝鲜王朝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