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被冷落的缪斯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 1937-1945 (美)耿德华(Edward M. Gunn)著 张泉译 2006年版

收藏
  • 大小:60.91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被冷落的缪斯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 1937-1945
作者: (美)耿德华(Edward M. Gunn)著 张泉译
出版时间:2006年版
内容简介
  这部书研究的对象是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事占领区的中国文学。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要研讨文学的社会作用或者作家们在道义上所处的窘境,而是要以批评家的眼光作出评价,目的在于把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主流中去。不想论述那些众所周知的、常见的、长篇研究论著中介绍过的作品和作家而是要研究鲜有论及的沦陷区文学把这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纳八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主流中去。最终目的是要将批评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上来。这部书研究的对象是1937年至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事占领区的中国文学。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要研讨文学的社会作用或者作家们在道义上所处的窘境,而是要以批评家的眼光作出正确的评价,目的在于把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主流中去。1937年夏季,中国部队在上海和北京地区奋起抗击兵力不断增加的日本军队,一般认为,战争时期是从此开始的。在随后的全面战争中,日本人以高昂代价逐步把中国军队的主力从沿海地区赶到经济不发达的“大后方”。他们对中国居民横加残暴,恶名远扬,先是南京大屠杀,接着是对华北共产党游击队的残酷扫荡。到1940年,战争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除了1944年日本对华南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外,再没有什么重大军事行动。日本人占领了主要沿海城市和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供养他们的部队,中国军队则在边缘的农村进行骚扰活动,直到1945年夏季同盟国战胜日本之后,中国军队才收复日本占领区。尽管中日战争是一个历史上的特定时期,它却是数十年来外国的控制与剥削,同时也是外国威胁的继续和加强。正当国民党指责共产党是苏俄扩张主义的工具而共产党指责国民党是西方列强的买办的时候,日本军队于30年代初期攫取了东北,接着又一步步地控制了华北。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在当时的中国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1937年,中国的优秀分子空前坚决地反对日本入侵,发动全面抗战。这时为抗战服务的爱国文学基本上是已经形成的爱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有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民族危机的加剧或消除作过贡献。随着战争的爆发,要求每个作家都提供抗日的爱国文学作品。这就说明了,当1937年夏秋北京被日本人占领,以及上海外国租界被日本军队吞并时,在这两个城市中已经建立起来的主要文学机构为什么要撤离的原因。在散居于非日本控制区的大批作家中,随军行动或身临前线的人为数很少。他们主要是决心撤离交战区和敌占区的教育机构成员和出版社的编辑。香港殖民地早就是反帝作家的鹄的,它本身的文化濒临绝境。大批著名戏剧家、诗人、作家抵达香港,他们向从沦陷的北京和毁于战火的上海逃出来的难胞进行宣传,使香港文坛顿时活跃起来。另有一些作家在桂林、昆明、重庆、延安以及沦陷前的广州、汉口从事文学活动。正像隶属于大学和出版社的作家重新得到安置一样,各个宣传组织的作家也就地被分派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一些共产党员作家仍然受命留在上海外国租界。当时租界周围地区已经沦入日本人手中。这是作家们经济上异常窘迫的时刻。在经济不发达的内地或居民麇集的香港,就连那些知名作家也觉得谋生不易。随着战争的延续,内地社会条件的恶化更加剧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些作家不愿离开日本占领区的主要原因。内地生活非常艰难,这对于那些担心找不到固定职业而难以养家糊口的作家来说,更不敢贸然离去。因此,有些作家从未离开过京、沪,有的甚至去内地后又重返这两个城市,在外国当政者的统治下等待战争的结束,就像他们的大多数同事在内地等待一样。作家滞留在日本占领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对某一地区或城市以及那里的生活有着不解之缘,而不管它是否暂时处于外国控制之下。这是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原因。有些作家,无论是左翼作家还是非左翼作家,都感到自己的作品与某一特定社会或地区有些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的创作是受到它的制约的。这样,就有许多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某些作家留在日本占领区,而另一些作家逃到别处去,但是其中没有一种理由是属于政治方面的。很难证明,任何留在日本占领区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同情,或者希望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得到政治庇护。P2-3
目录
前言
译者序
导论
第一章 文学及政治对文学的干预
文学和新秩序(1937—1941)
上海租界的抵抗文学(1937—1941)
大东亚文学(1941—1945)
结论
第二章 五四浪漫主义的没落
鲁迅风格的杂文家
苏青(冯和仪)
师陀(王长简)
李健吾
第三章 传统的复兴:现代戏剧
商业性戏剧的发展
当代现实主义的局限:于伶
古装戏剧的兴起:阿英、周贻白、顾仲彝
古装戏剧的发展:从《清宫怨》到《秋海棠》
多样性:顾仲彝、费穆、吴天(方君逸)、周贻白
第四章 传统的复兴:随笔性散文
周作人
上海散文作家
文载道和纪果庵
第五章 反浪漫主义
吴兴华
英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反浪漫主义概念
张爱玲
杨绛
钱锺书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文献目录
人名索引
作品索引
报刊索引
译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