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渠道工程下伏采空区勘察设计与治理
作者: 司富安,李永新,李现社,闫汝华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禹州段渠道工程采空区注浆方案优化及现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主要内容包括采空区勘测、渠道设计、注浆方案优化及现场施工关键技术等,提出的采空区勘察及“三带”鉴别方法,注浆方案优化方法与注浆工艺,注浆质量检验标准及现场施工关键技术等,为南水北调中线采空区段工程建设和高效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方法性和应用性,其主要内容对类似渠道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我国其他相关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使用和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采空区勘察综述
1.1.1 采空区勘察内容
1.1.2 采空区勘察方法及技术要求
1.2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主要方法和标准
1.2.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
1.2.2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标准
1.3 采空区治理的基本经验
1.3.1 治理方案
1.3.2 注浆理论
1.4 采空区注浆效果检验
1.4.1 质量检验方法
1.4.2 注浆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
1.5 工程实例
1.5.1 东平铁路下伏采空区
1.5.2 河南禹登高速下伏采空区
1.5.3 山西省晋城市某商品房下伏采空区治理
1.5.4 河南省焦作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下伏采空区
第2章 采空区基本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理地质背景
2.1.1 含煤地层岩性
2.1.2 煤田地质构造
2.1.3 矿床水文地质
2.1.4 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
2.1.5 采空区塌陷灾害发育现状
2.2 渠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3 采空区基本情况
2.3.1 地质概况
2.3.2 采空区分布特征
第3章 采空区勘察与稳定性评价
3.1 采空区勘察方法
3.1.1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3.1.2 工程物探
3.1.3 地质钻探
3.1.4 数值模拟与计算
3.1.5 变形监测
3.2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鉴别
3.2.1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
3.2.2 鉴别方法研究
3.2.3 “三带”评价(禹州段“三带”特征)
3.3 治理前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3.3.1 采空区剩余变形量预计
3.3.2 开采条件判别分析
3.3.3 治理前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3.3.4 治理前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
第4章 采空区治理方案与注浆技术I
4.1 采空区初设阶段设计成果
4.1.1 渠道线路选择
4.1.2 采空区渠道设计
4.1.3 采空区治理方案
4.2 注浆材料研究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任务与内容
4.2.3 试验原材料及品质检验
4.2.4 高性能灌浆材料试验
4.2.5 设计推荐的灌浆材料
4.3 注浆方案数值模拟与计算
4.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2 采空区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研究
4.4 注浆方案全过程仿真与可视化
4.4.1 三维可视化理论与方法
4.4.2 禹州渠道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成果
4.5 注浆方案优化设计
4.5.1 生产性试验概况
4.5.2 生产性试验成果
4.5.3 优化后的注浆方案
4.6 注浆质量检验标准
4.6.1 现场补充试验
4.6.2 治理质量检验标准
第5章 采空区治理施工技术
5.1 设备选型
5.1.1 钻孔设备、钻孔机具选择
5.1.2 灌浆设备、灌浆机具选择
5.2 注浆孔造孔技术
5.2.1 造孔工艺
5.2.2 造孔工序质量控制
5.3 注浆孔灌浆工艺研究
5.3.1 灌浆工艺及浆液配比
5.3.2 灌浆方法
5.3.3 灌浆参数
5.4 特殊问题处理
5.4.1 深井巷道钻、灌施工技术难点
5.4.2 特殊情况技术处理措施
5.5 采空区处理成果综合分析
5.5.1 采空区灌浆工程量
5.5.2 成果分析
第6章 采空区变形监测
6.1 监测网布设
6.1.1 监测线、监测点的布点原则
6.1.2 监测网设计精度
6.1.3 监测点的埋设
6.2 变形监测成果
6.2.1 基准网稳定性分析
6.2.2 水平位移
6.2.3 垂直位移
6.2.4 岩土体内部位移
6.3 运行期稳定性评价
6.3.1 变形监测结论
6.3.2 采空区残余变形预测与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