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潮滩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丛编项: 华东师大新世纪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内容简介
作者茅志昌、虞志英、徐海根在三十余年间承担参加了上海市海岸带和海岛资源的综合调查、上海潮滩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长江口航道治理、杭州湾北岸港口码头选址等研究项目,《上海潮滩研究》系这些项目实践基础上的系统总结。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为绪论,潮滩发育演变的自然条件,潮滩的沉积特征,潮滩演变分析,涉水工程影响,上海潮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本书可供地理、水利、港口航道、生态环境、海洋等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1.1 潮滩定义
1.2 潮滩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潮滩研究概况
1.3.1 国外潮滩研究
1.3.2 国内潮滩研究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潮滩发育演变的自然条件
2.1 地理环境
2.1.1 长江河口的分段
2.1.2 长江河口概况
2.1.3 杭州湾北岸
2.2 水流动力
2.2.1 径流量与进潮量
2.2.2 潮流
2.2.3 风与波浪
2.3 泥沙
2.4 汊道分流比
第3章 潮滩的沉积特征
3.1 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3.2 沉积物垂向分布特征
3.3 各区域沉积物特征
3.3.1 北支
3.3.2 崇明东滩
3.3.3 横沙东滩
3.3.4 九段沙
3.3.5 南汇边滩
3.3.6 新浏河沙
3.3.7 中央沙
3.3.8 北港六滧沙脊
3.3.9 北港北沙
3.3.10 北港潮流脊
3.3.11 瑞丰沙咀
3.3.12 杭州湾北岸
第4章 潮滩演变分析
4.1 北支
4.1.1 水文泥沙特性
4.1.2 北支上段(崇头一青龙港)
4.1.3 北支上段演变特点
4.1.4 北支中段(青龙港一三条港)
4.1.5 北支下段(三条港一连兴港)
4.1.6 北支口门
4.1.7 北支淤浅萎缩原因分析
4.2 南支河段
4.2.1 白茆沙
4.2.2 白茆沙南北水道
4.2.3 扁担沙
4.3 南北港分流口河段
4.3.1 中央沙
4.3.2 青草沙
4.3.3 老浏河沙
4.3.4 新浏河沙
4.3.5 新浏河沙包
4.3.6 新桥沙
4.4 瑞丰沙咀
4.5 六漱沙脊
4.5.1 六潋沙脊
4.5.2 合理规划,确保北港河势稳定
4.6北港潮流脊
4.7 北港北沙
4.8 崇明东滩
4.8.1 崇明东滩形成和历史变迁
4.8.2 冲淤原因分析
4.8.3 东滩湿地盐沼植被的演替
4.9 横沙东滩
4.9.1 横沙岛
4.9.2 横沙东滩
4.9.3 水文泥沙特性
4.10九段沙湿地
4.10.1 九段沙沙洲的形成演变过程
4.10.2 江亚南沙的形成
4.10.3 影响九段沙湿地滩面冲淤因素
4.10.4 九段沙湿地盐沼植被时空变化
4.10.5 九段沙湿地高程梯度与植物群落演替
4.11 南汇边滩
4.11.1 南汇边滩历史演变
4.11.2 近期演变
4.11.3 南汇东滩淤涨原因分析
4.12 杭州湾北岸
4.12.1 历史变迁
4.12.2 水沙条件
第5章 涉水工程影响
5.1 徐六泾河段
5.2 崇明北沿围垦工程
5.2.1 崇明北沿中、下段促淤圈围工程
5.2.2 工程影响分析
5.3 南北港分流口工程
5.3.1 5m等深线变化
5.3.2 10m等深线变化
5.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5.4.1 南北槽落潮分流比变化
5.4.2 江亚北槽
5.4.3 江亚南沙串沟
5.4.4 九段沙湿地面积
5.4.5 九段沙冲淤趋势对长江入海沙量变化的
响应
5.5 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
5.5.1 工程概况
5.5.2 工程对北港河势演变的影响
5.6 南汇边滩促淤圈围工程影响
5.6.1 工程介绍
5.6.2 工程影响
5.6.3 工程效应
5.6.4 建议加强对南汇咀控制工程的监测
5.7 杭州湾北岸海岸工程
5.7.1 南汇岸段
5.7.2 奉贤岸段
5.7.3 金山岸段
5.7.4 本节小结
第6章 上海潮滩资源保护欲开发利用
6.1 潮滩面积
6.1.1 1982年
6.1.2 2004一2005年
6.1.3 2005—2012年
6.1.4 滩涂围垦史
6.2 自然环境的影响
6.2.1 流域来水来沙变化
6.2.2 长江口及杭州湾北岸含沙量变化
6.2.3 海平面上升
6.2.4 沿岸工程的影响
6.2.5 潮滩湿地总体发展趋势
6.3 泥沙资源利用
6.3.1 悬沙分布特征
6.3.2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
6.3.3 泥沙再悬浮
6.3.4 航道疏浚土
6.3.5 生态促淤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