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美国农业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产气荚膜梭菌

收藏
  • 大小:53.09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美国农业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产气荚膜梭菌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丛书
内容简介
  产气荚膜梭菌是临床上气性坏疽病原菌中最多见的一种梭菌,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广泛分布于人畜粪便、土壤、污水等外环境中,其产生的肠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食物即使在烹调加热后,其芽孢仍可在较高温度、长时间贮存的过程中生长、繁殖,随食物进入肠道并产生肠毒素而引起中毒。由陈伟生、姜艳彬、王海主编的《美国农业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产气荚膜梭菌)》编译了美国农业部针对即食和半熟肉类和禽类制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风险因子分析,可作为食品及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和风险评估单位的参考用书。
目录
概要 公共卫生法规条例 风险评估问题 当前风险评估的结构和范围 风险评估输出 不确定性和灵敏度分析 研究需要 总结. 1 范围和条例 1.1 范围 1.2 公共卫生和管理环境 1.2.1 公共卫生背景 1.2.2 政策环境 2 产气荚膜梭菌的危害识别 2.1 影响和发病率 2.2 暴发流行病学 2.3 疾病暴发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克隆特性 2.4 产气荚膜梭菌食物源疾病的暴发 2.5 临床表现 3 暴露评估 3.1 方法概述 3.2 评估中的原理步骤 3.3 获取可变性分布和不定分布的一般途径 3.4 为本评估选择、标志菜式,并评估w、fm和fsj 3.5 经热处理的肉中营养细胞含量——即食食品的Cm 3.5.1 研究选择 3.5.2 浓度分布初步分析 3.5.3 精选研究数据——RTE食品 3.5.4 伪阴性或阳性特定类型的评估 3.5.5 RTE食品的营养细胞浓度的精选研究数据分析 3.6 肉类组分的芽胞浓度Cm 3.6.1 即食食品的芽胞浓度Cm 3.6.2 半熟食品的芽胞浓度Cm 3.7 生肉中的营养细胞——半熟商品的浓度Cm 3.7.1 部分选用的研究数据分析——生肉 3.7.2 部分选用的研究数据分析——半熟食品 3.8 调味料中产气荚膜梭菌营养细胞(Csj)和芽胞(Csj)的浓度 3.8.1 香料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研究精选 3.8.2 “已测量”香料产气荚膜梭菌浓度研究的分析 3.8.3 香料中的营养细胞和芽胞浓度 3.9 发芽芽胞组分 3.9.1 普通食品添加剂对发芽产生的影响 3.9.2 食品矩阵的生理学属性对发芽产生的影响 3.9.3 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菌株对发芽的影响 3.9.4 热处理后芽胞发芽组分——η和gp 3.9.5 在没有热处理的合适条件下芽胞发芽 3.10 A类cpe一阳性产气荚膜梭菌细胞的组分(fvmA、fvsA、fsmA和fssA) 3.10.1 测量A类菌株的普遍性,cpe-阳性菌株的普遍性的选择性研究,或者对两者都进行研究 3.10.2 A类、cpe-阳性的生肉和香料中产气荚膜梭菌组分的选择性研究分析 3.11 产气荚膜梭菌及产肉毒杆菌的生长 3.11.1 根据温度及时间的产气荚膜梭菌及产肉毒杆菌的模型生长 3.11.2 产气荚膜梭菌及产肉毒杆菌生长速率的评估方法 3.11.3 产气荚膜梭菌及产肉毒杆菌生长速率的结果 3.11.4 和公布的生长速率进行比较 3.11.5 环境因素改变生长速率 3.12 冷却、稳定和二次烹饪过程中的生长——因素Gc 3.13 RTE食品的分布系统的储存和运输阶段 3.13.1 在储存和运输期间孢子的自发发芽——gs部分 3.13.2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和存活——因素Gs 3.13.3 生产之后储存的温度和持久性 3.14 即食食品的再热和保持热 3.14.1 在加热过程中,评估关于产气荚膜梭菌营养细胞死亡的实验数据 3.14.2 再热次数和温度 3.14.3 再热过程中的孢子萌发,系数gp 3.14.4 保温温度和时间 3.14.5 保温期间产气荚膜梭菌营养细胞的生长 3.15 食物份数 3.15.1 即食食品和部分烹调食品总份数 3.15.2 热食食物份数部分 附录3.1 将反差系数浓度分布与观察到的计数匹配 附录3.2 产气荚膜梭菌成长模型 4 暴露模型的限制因素 4.1 代表性假设 4.2 其他与现有数据一致但未经现有数据证实的假设 4.3 建模系统所使用的方法所介绍的限制条件 4.4 其他限制条件 5 危害鉴定 5.1 剂量反应关系所用数据 5.2 资料汇总 5.2.1 剂量反应建模系统中所包含的资料 5.2.2 未包含在数据反应模型中的数据 5.3 剂量反应模型 5.3.1 采用的剂量反应模型 5.3.2 隔离群内剂量反应评估 5.3.3 隔离群之间剂量反应可变性评估 5.4 剂量反应模型中的不确定性 6 风险鉴定 6.1 稳定期间生长中的痢疾的风险的变化 6.1.1 主要结果 6.1.2 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6.2 不确定估计 6.2.1 在模型中不包含不确定性 6.2.2 包含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 6.3 导致疾病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来源 6.3.1 来源于肉类或香料的产气荚膜梭菌 6.3.2 依据食物类别产气荚膜梭菌的来源 6.3.3 完全由于稳定期产气荚膜梭菌增长引起的疾病 6.3.4 依据储存温度的来源 6.4 对风险管理问题的回答 6.4.1 对在稳定期由于增长值达到3一log10的产气荚膜梭茵引起的人类疾病有什么影响? 6.4.2 改变稳定性对产肉毒菌有什么影响? 6.5 对“假设”方案的分析 6.5.1 抵触的嗜冷菌有害生物体的影响 6.5.2 消费者检测高浓度产气荚膜梭菌的影响 6.6 敏感度分析 6.6.1 两次加热步骤中可能生长的最大芽胞组分 6.6.2 即食产品生产中生长的平均芽胞组分 6.6.3 没有经过加热生长的平均芽胞组分 6.6.4 可以通过加热或二次加热进行激活的芽胞组分 6.6.5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生长的芽胞组分 6.6.6 在制造厂和零售店的平均储存时间 6.6.7 第1b类冷食食品组分 6.6.8 即食食品组分和在烤箱中加热得半熟的食品组分 6.6.9 在微波炉中加热的时间 6.6.10 在烤箱中加热的时间 6.6.11 第1和第4类具有耐热特性的食品组分 6.6.12 耐热时间 6.6.13 营养细胞最大密度 6.6.14 CSFII即食食品和半熟食品份数的组分 7 研究需求 7.1 CSFII食品、即食和半熟食品之间的关系 7.2 加热产品中肉毒梭菌的生长特征 7.3 具有耐热特性的即食和半熟食品的百分比 7.4 香料和药草中A类、cpe-阳性产气荚膜梭菌芽胞的普遍性 7.5 在不同食品中最大产气荚膜梭菌营养细胞密度 7.6 消费者再热和保温时间行为 7.7 即食和半熟食品的存储 7.8 原产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芽胞 7.9 附加数据的需要 参考文献 附录A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产气荚膜梭菌风险评估中用作模型的食物种类 附录B 食品代码清单 附录C 一般保温食品 附录D 每份食物的含肉量 附录E 采用本程序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