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对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我国以及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动物试验的研究、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建立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这将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信息以及标准化进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共享平台。
目录
1 概述
1.1 全球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与趋势
1.2 我国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问题的由来
1.4 转基因生物带来的食用安全风险及安全检测的必要性
1.5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与检测标准化的必要性
2 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他组织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
2.1 食品法典委员会(12AC)
2.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FAO/WHO)
2.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_
2.4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ⅡSI)
2.5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2.6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缔约国大会
2.7 国际遗传工程与技术中心(ICGEB)
2.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9 八国政府首脑会议
2.10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化的发展进程
3 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标准化
3.1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
3.2 欧盟
3.3 美国
3.4 日本
3.5 澳大利亚
3.6 巴西
3.7 韩国
3.8 阿根廷
3.9 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标准化的特点
4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4.1 营养学检测
4.2 毒理学检测
4.3 过敏性检测
4.4 非期望效应分析
4.5 抗生素标记基因的安全分析
4.6 加工过程对安全性的影响
4.7 转基因食品对有毒物质的富集能力检测
4.8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5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动物实验研究
5.1 动物实验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中的地位
5.2 大型禽畜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
5.3 小型啮齿类动物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
5.4 用动物实验检测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6 我国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化现状与趋势
6.1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概况
6.2 标准化现状与问题
6.3 建议对策
7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建立
7.1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数据库概述
7.2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内容
7.3 国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数据库建设概况
7.4 国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数据库建设概况:
7.5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数据库建设展望
8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案例分析
8.1 外源蛋白急性毒性检测
8.2 外源蛋白过敏性生物信息学分析
8.3 外源蛋白模拟胃肠道消化检测
8.4 大鼠90天亚慢性毒性
8.5 大鼠营养利用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