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汽车工程手册 德国版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

收藏
  • 大小:589.81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汽车工程手册 德国版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
作者:(德)布雷斯 等著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汽车工程手册(德国版)》作者教授、名誉博士、工学博士H.布雷斯,早先为宝马研究部主任,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德累斯顿HTW名誉教授。工学博士U.赛福尔特早先为大众研究和开发部执行委员,是WiTech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名誉教授以及不伦瑞克(Braunschweig)工业大学交通中心发言人和MTZ杂志科学顾问。两位作者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汽车工程手册(德国版)》中除详细讲述了对汽车各系统的要求与目标冲突外,还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轻量化)及交通事故研究、软件等作了详细阐述,是系统学习汽车技术的最佳选择。
目录
前言
译者的话
第1章 人类的活动——移动性
 1.1序言
 1.2移动性的原因和方式
 1.2.1定义
 1.2.2人们的各种活动确定他们的移动性
 1.2.3货运的运输系统
 1.2.4对移动性的一些特殊要求
 1.3移动性的张力场和作用
 1.4对汽车有重大关系的移动性要求
 1.4.1一些基本要求
 1.4.2一些特殊要求
第2章 要求与目标冲突
 2.1产品创新与至今取得的技术进步
 2.1.1用户的希望
 2.1.2立法
 2.1.3汽车技术
 2.2立法者的要求
 2.2.1批准上路行驶
 2.2.2国家的和超国家的法律来源
 2.2.3交通事故预防(主动安全性)
 2.2.4减轻交通事故后果(被动安全性)
 2.2.5对排放与噪声辐射的要求
 2.2.6其他
 2.2.7前景
 2.2.8标准
 2.3新技术
 2.4交通事故的研究成果
 2.4.1数据库
 2.4.2应用
第3章 汽车物理学
 3.1基本原理
 3.1.1定义
 3.1.2行驶阻力和驱动力
 3.1.3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各种因素
 3.1.4各种动态力
 3.1.5汽车车身的运动
 3.1.6力和力矩
 3.1.7车轮悬架
 3.1.8转向
 3.1.9车轮和轮胎
 3.2空气动力学
 3.2.1基本原理
 3.2.2作用范围
 3.2.3汽车研发顺序
 3.3热工程
 3.3.1内燃机冷却
 3.3.2乘员室的采暖和冷却
 3.4声学和振动
 3.4.1引言
 3.4.2行驶噪声
 3.4.3发动机噪声
 3.4.4滚动噪声
 3.4.5风噪声
 3.4.6机电噪声
 3.4.7“格格”声、“嘎吱”声、“叽叽”声
 3.4.8外部噪声
 3.4.9振动舒适性
 3.4.10声学研究过程
第4章 造型和新方案
 4.1设计
 4.1.1设计的重要性
 4.1.2设计目标
 4.1.3设计过程
 4.1.4具体设计过程
 4.1.5虚拟设计过程
 4.1.6模型阶段
 4.1.7颜色、装饰和个性化
 4.1.8在产品准备中的设计工作
 4.1.9决定
 4.1.10制作设计模型和现代设计
 4.1.11设计中的感悟
 4.2汽车方案和组装
 4.2.1概述和定义
 4.2.2汽车方案设计
 4.2.3影响因素和组装的设计范围
 4.2.4在各汽车等级中选出的汽车方案实例
 4.2.5汽车方案和在汽车工业实际中的组装过程
 4.2.6汽车方案的发展
 4.3新型驱动
 4.3.1电驱动
 4.3.2燃料电池驱动系统
 4.3.3混合动力驱动
 4.3.4斯特林发动机、蒸汽发动机、燃气轮机、飞轮
 4.3.5氢气内燃机
第5章 动力装置
 5.1发动机技术基础
 5.1.1内燃机工作过程
 5.1.2定义和特征参数
 5.1.3发动机类型
 5.1.4设计和发动机力学
 5.1.5奥托发动机(点燃式发动机)
 5.2柴油机
 5.2.1定义
 5.2.2结构型式
 5.2.3发明史
 5.2.4内燃机技术基础
 5.2.5柴油机燃烧
 5.2.6喷油系统结构特点
 5.2.7燃烧过程的结构特征
 5.2.8定性评价车用柴油机各种燃烧过程
 5.2.9废气后处理
 5.2.10柴油
 5.2.11柴油机燃烧过程仿真
 5.2.12柴油机的未来
 5.3增压
 5.3.1背景
 5.3.2增压原理
 5.3.3结构
 5.3.4发动机与压气机的耦合
 5.3.5调节
 5.3.6与增压有直接关系的发动机部件
 5.3.7其他调节系统
 5.3.8前景
 5.4传动系
 5.4.1概述
 5.4.2起步部件
 5.4.3手动换档变速器系统
 5.4.4自动有级变速器
 5.4.5无级自动变速器
 5.4.6变速器电控
 5.4.7展望
 5.5全轮驱动、制动和驱动控制
 5.5.1全轮驱动方案
 5.5.2驱动和制动控制
 5.6排气系统
 5.6.1排气系统的任务
 5.6.2催化转化器
 5.6.3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5.6.4罐装(包壳)和陶瓷反应体的支撑
 5.6.5消声器
 5.6.6噪声调谐
 5.6.7固体噪声
 5.7汽车电气系统能量管理
 5.7.1基本状况
 5.7.2增加电能需要
 5.7.3电能产生的边界条件
 5.7.4对电能储存系统的影响
 5.7.5电能管理(EEM)
 5.7.6爪极式交流发电机
 5.7.7电能储存器
 5.8二冲程发动机的机会与风险
 5.8.1二冲程发动机工作方式
 5.8.2二冲程发动机方案
 5.8.3开发重点
 5.8.4归纳与评价
 5.9常规的和代用的燃料
 5.9.1能源和机动性
 5.9.2对燃料的要求
 5.9.3石化燃料
 5.9.4生物燃料
 5.9.5氢气
 5.9.6对代用燃料的挑战
第6章 车身
 6.1车身结构
 6.1.1自承载车身
 6.1.2空间框架
 6.1.3钢车身轻型结构研究
 6.1.4敞篷轿车
 6.1.5车身前部模块
 6.2车身材料
 6.2.1历史回顾
 6.2.2方案和结构
 6.2.3对车身材料的要求和设计准则
 6.2.4车身的典型材料
 6.2.5车身所用材料品种实例
 6.2.6不同材料的混合结构
 6.2.7特制材料的生产技术
 6.3表面保护
 6.3.1表面保护的好处
 6.3.2表面保护的开发和生产
 6.3.3前景
 6.4汽车内部空间
 6.4.1人机工程学和舒适性
 6.4.2通信系统和导航
 6.4.3车内舒适性/热舒适性
 6.4.4汽车内部配置
 6.5汽车安全性
 6.5.1概述
 6.5.2汽车安全性范围
 6.5.3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6.5.4生物力学和保护规范
 6.5.5对车身的准静态要求
 6.5.6汽车动态碰撞
 6.5.7乘员保护
 6.5.8乘员拉回系统与汽车的相互作用
 6.5.9侧向碰撞
 6.5.10兼容性
 6.5.11在开发安全性部件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6.5.12总结
第7章 底盘
 7.1前言
 7.1.1“底盘”的定义
 7.1.2底盘任务
 7.1.3行驶动力学和作用在底盘上的各种力
 7.1.4基本的目标冲突
 7.1.5前景
 7.2制动系
 7.2.1前言
 7.2.2制动系部件
 7.2.3传感器
 7.2.4制动功能和辅助系统
 7.2.5新的和未来的制动系统结构
 7.3轮胎、车轮和防滑链
 7.3.1引言
 7.3.2轮胎结构
 7.3.3对轮胎的要求
 7.3.4轮胎将力传递给路面
 7.3.5作为整个汽车系统的组合件的轮胎
 7.3.6未来的轮胎工艺
 7.3.7车轮
 7.3.8防滑链
 7.4底盘设计
 7.4.1车轮悬架运动学
 7.4.2弹性运动学
 7.4.3车轮悬架
 7.4.4减振、阻尼、稳定器
 7.4.5转向系
 7.4.6主动转向系
 7.5评价准则
 7.5.1行驶性能的主观评价
 7.5.2行驶性能的客观评价
 7.6燃料系统
 7.6.1法规和用户特有的规范
 7.6.2燃料箱在汽车上的布置
 7.6.3燃料供给系统方案
 7.6.4燃料箱
 7.6.5燃料供给系统
 7.6.6燃料过滤
 7.6.7燃料体积测量装置
 7.6.8活性炭过滤器(AKF)
 7.6.9前景
 7.7代用能量载体的燃料供给系统
 7.7.1要求
 7.7.2法规
 7.7.3压力罐和低温罐在汽车上的布置
 7.7.4天然气和氢气压力罐的燃料系统
 7.7.5低温液化气罐和燃料供给系统
 7.7.6发展趋势
第8章 汽车电气/电子/软件
 8.1汽车电气/电子/软件的意义
 8.1.1概述
 8.1.2对电子系统开发过程和新技术的新要求
 8.1.3系统工程
 8.1.4新技术设计:AUTOSAR
 8.1.5前景
 8.2汽车电气系统
 8.2.1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
 8.2.2设计规范
 8.2.3汽车电气系统结构
 8.2.4电气系统开发过程
 8.2.5开发趋势
 8.3汽车通信系统
 8.3.1概述
 8.3.2电线连接的通信系统
 8.3.3无线通信系统
 8.3.4总结与展望
 8.4电磁兼容EMV
 8.4.1抗自干扰
 8.4.2抗外部电磁场干扰
 8.4.3抗远程干扰
 8.4.4标准和指令
 8.4.5EMV安全保护
 8.5功能领域
 8.5.1导言
 8.5.2照明设备
 8.5.3仪表板总成—人性化仪表
 8.5.4信息、娱乐/多媒体
 8.5.5驾驶人辅助系统
 8.5.6遥控
 8.6人—机相互作用
 8.6.1驾驶人—汽车系统
 8.6.2信息传递
 8.6.3简单认识驾驶人模型
 8.6.4测量驾驶人工作强度、负荷、肌肉张力
 8.6.5模拟
 8.7软件登记
 8.7.1软件课题的前言
 8.7.2软件开发过程
 8.7.3成功因素
 8.7.4底层软件结构解耦和软件平台
 8.7.5软件产品系列
 8.7.6应用领域
 8.7.7对汽车软件的工程挑战
 8.7.8潜力
 8.7.9组织上的挑战
 8.8现代控制工程法
 8.8.1对汽车控制系统的一些要求
 8.8.2现代控制器设计方法
 8.8.3对现代各种控制器设计方法的评价
 8.8.4前景
第9章 材料和生产方法
 9.1回顾
 9.2现代汽车材料
 9.2.1汽车上各材料组所占的质量分数
 9.2.2材料性能的提高
 9.2.3连接技术的进步
 9.2.4在零件成型和原型方面的进步
 9.2.5环境友好方面的进步
 9.2.6汽车上的纳米技术
 9.3材料的竞争
 9.4汽车用的滚动轴承
 9.4.1概述
 9.4.2汽车滚动轴承设计和计算基础
 9.4.3汽车滚动轴承的润滑功能和润滑油
 9.4.4小结、开发潜力
第10章 产品设计过程
 10.1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同步工程和产品管理
 10.1.1概述
 10.1.2产品设计过程
 10.1.3产品规划
 10.1.4创新管理
 10.1.5产量、设计任务书、法规
 10.1.6方案开发
 10.1.7产品数据管理(PDM)
 10.1.8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
 10.1.9批量生产开发
 10.1.10批量生产汽车陪同(全程陪同)
 10.1.11前景
 10.2早期开发阶段的汽车方案
 10.2.1概述
 10.2.2顺序
 10.2.3实例
 10.2.4前景
 10.3在汽车开发中的计算和仿真
 10.3.1概述
 10.3.2在PEP中的CAE过程和必要的配备
 10.3.3使用领域和方法
 10.3.4零件制造过程仿真
 10.3.5优化
 10.4测量、试验技术
 10.4.1简要回顾
 10.4.2汽车制造中的测量和试验技术基础
 10.4.3选择的一些实例
 10.4.4测量和试验技术效果
 10.5质量管理
 10.6汽车的使用和维护
 10.6.1前言
 10.6.2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10.6.3寿命周期成本
 10.6.4车间服务过程中的组织
 10.6.5合理的维护设计
 10.6.6策略与方案
第11章 赛车
 11.1汽车赛车运动史
 11.2赛车的技术进步
 11.3赛车运动规则
 11.4各种比赛等级和赛车技术特征说明
 11.5赛车运动的安全性
第12章 汽车与交通——如何向前发展
 12.1在希望、科学、现实的张力场中的汽车和交通
 12.2构建整个交通系统
 12.3交通技术和管理
 12.4交通组织机构管理
 12.5结束语
第13章 前景——向何处去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