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中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收藏
  • 大小:36.04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中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
内容简介
  《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中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分析》从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的理论出发,综合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具体分析和抽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与工具,对中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的来源结构,构成来源结构的各因素对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所获取的贸易利益状况,结合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变动新的国内外背景,提出提升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中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观点:第一,引入“综合比较优势”概念来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发展状况。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业比较优势)往往和要素比较优势(如劳动力比较优势)存在不一致性。《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中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分析》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概念,是为了使产业比较优势和基于要素角度的比较优势保持一致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是综合比较优势的来源。由于多种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存在,由各要素和因素的权重综合所形成的比较优势称为“综合比较优势”。一个国家拥有某一要素比较优势,不一定就能拥有产业比较优势(或者说某一个产业拥有比较优势),只有某一个产业拥有综合比较优势,才能在国际分工中成为比较优势产业。第二,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优势,而且缓慢提升。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综合比较优势最强的行业,而且整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了从比较劣势向明显比较优势转变;资本密集型行业属于比较劣势行业,而且上升态势不明显。第三,通过计量实证分析,我国综合比较优势的来源结构多元化,但不同行业的来源结构还存在差异,而且来源结构内部,市场规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劳动力成本等对综合比较优势提升的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差异。第四,通过实证分析判断,我国在全球分工和贸易中,处于利益分配不利地位,而且有部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迹象。第五,提升综合比较优势需要考虑两条路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结构调整——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要素开发和集聚。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综合比较优势的提升: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大力培育人力资本,实施中国产品的品牌战略,在各行业大力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继续深入各项体制改革和完善各类配套措施,降低交易成本。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问题
一、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的内涵界定
一、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综述
一、综合比较优势的基本含义
三、与(综合)比较优势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章 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提升的基础和条件分析
一、我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一、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提升的条件分析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行业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综合比较优势产业的评价指标
一、我国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变动及效应分解的实证分析
三、结论和说明
附件:按要素划分行业及我国行业的分类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影响因素(来源)分析
一、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一、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要素(来源结构)的计量分析
三、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提升的影响因素(来源结构)进一步分析
第五章 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分析
一、我国制造业出口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
二、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状况
三、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部分迹象
四、基本判断和结论
第六章 提升我国制造业综合比较优势的思路与对策
一、基本思路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