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

收藏
  • 大小:91.6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是目前交通行业大力发展的新兴技术。采用新能源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已成为当今世界车辆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动汽车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得到较为成熟的应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轻轨列车在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迅速发展为新兴产业。《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针对现代交通行业的新能源技术,分8章分别讲解了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列车技术,以及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从汽车行业、列车行业及动力电池、超级电容产品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状况出发,结合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规划,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为汽车、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池、电容等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参考。《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也可以作为相关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高校师生等学习新能源技术的入门教程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现代交通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1.1 现代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1.1.1 环境污染
1.1.2 全球变暖
1.1.3 石油资源
1.1.4 引发的思索
1.2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策略
1.2.1 新能源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1.2.2 新能源技术加快发展的国际背景
1.3 我国交通行业新能源技术规划及发展趋势
1.3.1 汽车行业新能源技术十二五规划及解读
1.3.2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能源技术简析
第2章 新能源汽车与节能减排技术
2.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分类
2.1.1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2.1.2 纯电动汽车
2.1.3 混合动力汽车
2.1.4 超级电容汽车
2.1.5 燃料电池车
2.1.6 气体燃料汽车
2.1.7 生物燃料汽车
2.1.8 氢燃料汽车
2.1.9 太阳能汽车
2.1.10 空气动力汽车
2.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2.2.1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2.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2.3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现状
2.3.1 国内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及可替代能源
2.3.2 新能源汽车与再生制动设计
2.3.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种类与技术特点
第3章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3.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3.1.1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态势
3.1.2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态势
3.2 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与特点
3.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2.2 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
3.2.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3.2.4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
3.3 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
3.3.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3.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3.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4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
3.4.1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传递路线
3.4.2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控制策略
3.4.3 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第4章 纯电动汽车技术
4.1 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4.1.1 国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
4.1.2 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态势
4.1.3 国内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优势
4.1.4 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国内主要的纯电动汽车
4.2.1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与特点
4.2.2 国内主要的纯电动汽车
4.3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与特点
4.3.1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4.3.2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4.3.3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
4.4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4.4.1 动力电池技术
4.4.2 电机驱动技术
4.4.3 电力驱动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技术
4.4.4 能量管理技术
4.4.5 整车轻量化技术
4.5 纯电动汽车能量与回收
4.5.1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4.5.2 纯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4.5.3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4.5.4 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
第5章 燃料电池汽车
5.1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1.1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1.2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2 燃料电池的构造和原理
5.2.1 燃料电池的组成
5.2.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5.2.3 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5.3 燃料电池的分类方式
5.3.1 燃料电池的种类
5.3.2 几种典型的燃料电池
5.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5.4 燃料电池汽车的类型与结构原理
5.4.1 燃料电池汽车的类型
5.4.2 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原理
5.4.3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车型
5.5 燃料电池汽车电驱动系统及控制策略
5.6 燃料电池系统的失效分析
5.6.1 燃料电池系统失效方式
5.6.2 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系统
第6章 轨道交通行业混合动力技术
6.1 轨道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
6.1.1 发展新能源轨道交通车辆的背景及意义
6.1.2 国内外混合动力轨道车辆
6.1.3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技术分析
6.1.4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应用前景分析
6.2 混合动力系统组成及技术参数
6.2.1 DC/DC变流器主要技术参数
6.2.2 混合动力电源箱主要技术参数
6.2.3 牵引逆变器
6.2.4 制动电阻
6.2.5 驱动电机
6.2.6 控制系统
6.3 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参数估算
6.3.1 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参数
6.3.2 车辆纵向动力学分析模型
6.3.3 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方法
6.3.4 储能设备能力计算
6.3.5 动力电池及超级电容数量的确定
6.3.6 混合动力列车的制动能量回收
6.4 双向DC/DC变流器工作原理
6.4.1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的工作要求
6.4.2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拓扑结构的选择
6.4.3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模型
6.5 复合电源系统工作原理及仿真研究
6.5.1 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模型
6.5.2 复合电源系统控制方式
6.5.3 复合电源功率分配控制策略
6.5.4 功率流分配策略算法
6.5.5 复合电源供电能力仿真分析
6.6 混合动力列车运行仿真研究
6.6.1 混合动力仿真软件
6.6.2 国内某线路的混合动力方案设计
6.6.3 结论
第7章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
7.1 电池的基本构成及性能指标
7.1.1 电池的类型
7.1.2 电池的基本构成
7.1.3 电池及电池组的相关概念
7.1.4 电池的性能指标
7.1.5 常用蓄电池
7.1.6 电动车辆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7.2 锂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
7.2.1 锂离子电池的种类与特点
7.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2.3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7.2.4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7.2.5 锂离子电池的模型
7.2.6 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与冷却方法
7.2.7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
7.2.8 锂离子电池使用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7.2.9 磷酸铁锂电池的外特性
7.2.10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7.3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7.3.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7.3.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7.3.3 动力电池状态监测的相关问题
7.4 动力电池的特性测试
7.4.1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内容
7.4.2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标准及主要测试项目
7.4.3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仪器设备
7.4.4 动力电池特性仿真分析工具
7.4.5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平台实例
7.5 动力电池SOC的评估
7.5.1 动力电池SOC评估的作用
7.5.2 动力电池SOC的评估方法
7.5.3 动力电池SOC评估的难点
7.5.4 提高动力电池一致性的措施
7.6 动力电池的均衡控制
7.6.1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意义
7.6.2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难点
7.6.3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方法
7.7 电池组的匹配设计
7.7.1 电动车辆能耗经济性评价参数
7.7.2 电池组的功能要求
7.8 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
7.8.1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7.8.2 动力电池回收
7.9 新型蓄能电池开发动向
7.9.1 镍电池市场前景分析
7.9.2 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分析
7.9.3 新能源车辆对新型蓄能电池提出的要求
7.10 国内外动力锂电池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7.10.1 国外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
7.10.2 国内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
第8章 超级电容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
8.1 超级电容结构与工作原理
8.1.1 超级电容的种类
8.1.2 超级电容的结构原理
8.1.3 超级电容的基本特征与技术指标
8.1.4 超级电容的数学模型
8.1.5 超级电容的应用特性
8.2 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车辆上的应用
8.2.1 超级电容器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8.2.2 超级电容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
8.2.3 超级电容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8.3 超级电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产品
8.3.1 超级电容技术发展趋势
8.3.2 国外的超级电容产品
8.3.3 国内的超级电容产品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