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之碳均衡
作者:林秀群著
出版时间: 2019年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之碳均衡》以“云南省现代管理与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碳承载力的碳均衡目标实现机制研究”的研究报告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力争降低碳超载率直至实现碳均衡”的观点,同时构建了生态系统碳承载力的测算模型、CO2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和碳超载及碳平衡的判定模型,并对云南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围绕提高生态系统碳承载力和降低经济系统碳排放量两大核心目标,研究了碳均衡目标实现机制。
《生态文明之碳均衡》可供从事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供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陆地生态系统的界定
1.2.2 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承载对象的界定
1.2.3 碳均衡目标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碳承载力研究的历史演进
1.3.2 陆地生态系统碳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1.3.3 碳均衡目标的实现机制研究现状
1.3.4 研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碳循环和生态文明
2.1 碳循环与气候变化
2.1.1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1.2 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2.1.3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2.1.4 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2 生态危机
2.2.1 生态危机的内涵
2.2.2 生态危机的原因
2.3 生态文明
2.3.1 生态文明的内涵
2.3.2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2.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2.4.1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2.4.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4.3 碳排放考核目标
2.5 本章小结
3 碳锁定与碳超载、碳均衡的关系
3.1 碳锁定现象的特征
3.1.1 碳排放量持续递增,且大气中的CO2浓度持续升高
3.1.2 气温增幅不断加大
3.1.3 中国的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
3.2 国内外碳锁定的判定方法及述评
3.2.1 碳锁定的研究现状
3.2.2 碳锁定的原因分析
3.2.3 关于碳锁定判定的研究述评
3.3 碳超载视角的碳锁定的判定
3.3.1 碳锁定的判定模型
3.3.2 碳超载与碳锁定的关系
3.4 基于碳超载的碳锁定机理分析
3.4.1 碳锁定是经济增长目标机制和异化消费论的必然结果
3.4.2 森林子系统碳承载力的下降是碳锁定的另一重要推动力
3.4.3 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农田子系统碳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3.5 碳锁定与碳均衡的关系
3.5.1 碳锁定是碳超载的后果
3.5.2 碳锁定将加大碳均衡目标实现的困难
3.6 本章小结
4 生态系统碳承载力和区域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
4.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标准
4.1.1 生态系统的概念
4.1.2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4.1.3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原则
4.1.4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标准
4.2 陆地生态系统碳承载力的时间序列模型构建
……
5 云南省生态系统碳承载力和碳排放量实证研究
6 云南省碳排放量目标值的预测研究
7 云南省碳均衡目标实现机制
8 基于终端消费的云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减排对策
9 基于农田系统净碳汇的碳补偿
10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