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了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脆弱性与适应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效果评价;三汀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标准、机制和实施方式;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供生态学、生态经济、草地管理、草地生态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作为草地可持续管理的政策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等领域相应部门的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亦可作为青海三江源研究的专业书籍。
目录
第1章 三江源区主要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1.1 三江源区基本情况
1.1.1 概述
1.1.2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
1.2 三江源区过去40年的气候及生态系统变化特征
1.2.1 40年来三江源区气候变化特征
1.2.2 过去40年三江源区主要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1.3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1.3.1 草地冻土土壤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3.2 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1.3.3 草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与气候变化
1.3.4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和草场质量的影响
1.4 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脆弱性评价和适应性分析
1.4.1 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1.4.2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响应预测
1.4.3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响应和脆弱性评价
1.4.4 草地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响应和脆弱性分析
第2章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效果评价
2.1 工程规划和完成概况
2.2 工程建设效果总体评价
2.2.1 遥感监测结果分析
2.2.2 地面监测结果分析
第3章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3.1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原则
3.1.1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
3.1.2 实现草畜平衡、遏制草地退化
3.1.3 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3.1.4 创新草地畜牧业组织管理模式
3.2 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模式
3.2.1 轻度退化草地治理模式
3.2.2 中度退化草地治理模式
3.2.3 重度退化“黑土滩植被”分类恢复模式
3.3 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及管理模式
3.3.1 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3.3.2 优质高产饲草料基地建设技术
3.3.3 饲草草产品加T技术
3.3.4 “两段式”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及模式
3.3.5 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3.3.6 有机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
第4章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实施及其效果
4.1.1 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4.1.2 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4.1.3 推动了第二、三产业发展
4.1.4 推动了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2 牛态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4.2.1 对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4.2.2 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4.2.3 农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移民的难点
4.2.4 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和文化适应问题缺乏足够关注
4.2.5 后续生产生活面临困境,后续产业培育效果不明显
4.2.6 迁入地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日趋凸现
4.2.7 优惠政策落实乏力,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撑缺乏
4.3 改善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生活和生产的对策建议
4.3.1 制定科学的移民生态一生产一生活规划及其支撑体系
4.3.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和后续产业
4.3.3 加快生态型小城镇建设
4.3.4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3.5 增强培训力度和劳务经济发展
4.3.6 加强移民子女教育.普及移民科学文化知识
4.3.7 构建特殊的生态移民支持政策
4.3.8 建立生态移民管理的新机制
第5章 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标准、机制和实施方式
5.1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5.1.1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5.1.2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5.2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5.2.1 国外生态补偿实践
5.2.2 国内生态补偿实践
5.2.3 国内生态补偿实践的特点
5.2.4 国内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问题
5.3 三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
5.3.1 生态补偿现状与问题
5.3.2 生态补偿基本原则
5.3.3 生态补偿的范围与对象
5.3.4 生态补偿经济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5.3.5 生态补偿方式
5.3.6 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5.3.7 生态补偿效果评价与考核办法
5.3.8 生态补偿配套政策与措施
第6章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6.1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6.1.1 生态畜牧业
6.1.2 生态旅游业
6.1.3 汉藏药材产业及民族手工业
6.1.4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
6.2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支撑
6.2.1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三江源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6.2.2 三江源区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6.2.3 三江源区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6.2.4 三江源区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6.3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
6.3.1 人才在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3.2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现状
6.3.3 人才支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3.4 强化人才支撑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6.4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
6.4.1 制度在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6.4.2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
6.4.3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6.4.4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建议
第7章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7.1 取得的成效
7.1.1 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得以遏制并有所逆转
7.1.2 工程实施区的农牧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7.2 存在的问题
7.2.1 草地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没有解决
7.2.2 生态移民实现“稳得住”和“能致富”尚未破题
7.2.3 生态补偿标准低,缺乏科学依据和长效机制
7.3 建议
7.3.1 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换和升级,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共赢
7.3.2 高度重视做好生态移民及后续产业发展工作
7.3.3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共同繁荣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