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2012年11月8日,胡景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是上海市社科规划“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系列课题“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成果之一。《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以法治建设为中心,分别从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制度设计四个层次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展开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立法篇
第一节 环境立法体系化建设的发展沿革
一、环境立法初创阶段(1972~1991年)
二、环境立法变革过渡阶段(1992~1996年)
三、环境立法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第二节 以环境法律修订为主、制定新法为辅的当代环境立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
第三节 环境立法后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环境立法后评估的原则与现实意义
二、环境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
三、环境立法后评估实证样本分析——以上海、深圳为例
第四节 我国环境法律实施效果调查
一、环境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二、环境法律实施效果评估调查
第二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行政执法篇
第一节 我国环境执法的成就与问题
一、我国环境执法的成就简况
二、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体制理论探索
——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创新
一、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体制的现状
二、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
三、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体制的重构
四、政府、市场与社会互动的环境资源执法运行机制
第三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司法篇
第一节 我国环境司法保护的困境
一、审判理念的困境
二、审判组织的困境
三、诉讼主体的困境
四、法律责任的困境
五、非诉环境行政案件执行的困境
第二节 我国环境司法保护的创新实践
一、环境法庭的设立
二、公益诉讼的推动
三、集中审执模式的实行
四、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的建立
五、环保禁止令的适用
六、环保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
第三节 加强我国环境司法保护的思考
一、坚持法律至上的司法理念
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立法
三、规范环境法庭的建设
四、促进公益诉讼的开展/17l
五、依法审查和执行环境非诉行政案件
六、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作用
七、加强专业审判人才的培养
第四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制度篇
第一节 环境规划制度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二、环境规划的特征
三、环境规划的类型/18l
四、环境规划的编制
五、环境规划的意义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类型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依据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六、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八、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九、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审批
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十二、环境影响评价跟踪评价、后评价与跟踪检查
第三节 “三同时”制度
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
二、“三同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三、“三同时”制度的内容
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条件
第四节 环境保护税费制度
一、环境保护税费的概念
二、排污收费制度
三、生态补偿制度
四、环境税制度
第五节 许可证制度
一、许可证制度的概念
二、排污许可证制度
三、排污权交易制度
第六节 限期治理制度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
二、限期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限期治理的适用范围
四、限期治理的管辖
五、限期治理的决定程序
六、限期治理的执行与监察
七、限期治理的解除
八、限期治理的终结
第七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概念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四、预案适用的范围
五、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六、突发环境事件的工作原则
七、突发环境事件的组织体系
八、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
九、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
十、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