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防治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高等院校环境类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和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编著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防治》以大学本科、专科学生为教学对象,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特性、名单、基本性质,介绍了POPs的环境分布及危害、分析方法、环境行为、控制技术,以及国内外针对POPs物质的的应对措施。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防治的基础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对持久性污染物防治的措施和手段,激发其进一步深入学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环境保护理念,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成为环境友好的伙伴。
目录
第一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
第一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和特性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第二节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类与名单
一、国际公约中的POPs名单
二、POPs物质分类
三、正在审议的POPs名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基本性质概述
一、POPs的鉴别信息
二、POPs的物理性质
三、POPs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农药类POPs的基本性质
一、物质概述
二、鉴别信息
三、物理性质
四、化学性质
第三节 工业化学品POPs的基本性质
一、多氯联苯类POPs的基本性质
二、多溴联苯醚类POPs的基本性质
三、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POPs的基本性质
四、六溴联苯POPs的基本性质
五、六溴环十二烷POPs的基本性质
第四节 非故意生产的副产品类POPs的基本性质
一、二口恶英和呋喃类POPs的基本性质
二、五氯苯的基本性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分布及其危害
第一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分布
一、水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大气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三、土壤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四、生物体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二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一、POPs对动物和微生物的急性毒性
二、POPs对动物和微生物的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三、POPs对植物的危害
第三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POPs对人体的急性毒性
二、POPs对人体的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的监测方案
一、大气环境和废气监测方案的制订
二、水环境和废水监测方案的制订
三、土壤环境的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二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样品的采样方法
一、大气样品的采集
二、水样的采集
三、固体样品的采集
第三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样品的预处理技术
一、萃取
二、浓缩
三、净化
第四节 常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简介
一、环境中多氯联苯检测技术
二、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检测技术
三、环境中二噁英检测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第一节 单一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一、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概述
二、大气中POPs的环境行为
三、水中POPs的环境行为
四、土壤和沉积物中POPs的环境行为
五、植物表面POPs的环境行为
第二节 多介质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一、跨介质转移
二、全球归趋机制
第三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多介质环境模型
一、多介质环境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POPs的多介质环境模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第一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技术
一、防止和尽量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成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品的开发
第二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一、安全填埋技术
二、原位玻璃化技术
三、高温焚烧技术
四、水泥窑共处置技术
五、等离子体电弧技术
六、热脱附技术
七、碱性催化分解工艺
八、碱金属还原工艺
九、加氢脱氯催化工艺
十、气相化学还原技术
十一、超临界水氧化工艺
十二、球磨/机械化脱卤技术
第三节 未商业化处理技术
一、熔盐氧化技术
二、湿式氧化技术
三、电化学氧化法
四、光催化氧化技术
第四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一、物理修复技术
二、化学修复技术
三、生物修复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应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全球行动
第一节 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制定过程
第二节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一、主要内容
二、各国签署进程
第三节 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相关机构
一、缔约方大会
二、公约秘书处
三、审查委员会
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五、政府间组织(IGO)
六、非政府组织(NGO)
第四节 国际上持久有机污染物的国家管理经验
一、农药类POPs
二、工业化学品类POPs
三、无意生产类POPs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应对
第一节 批约进程
第二节 履约管理
一、机构建立
二、战略规划制定
三、政策法规制修订
四、长效机制建立
五、能力加强
六、宣传教育
第三节 削减淘汰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