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自始至终贯穿人类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以事实为根据,立足于国内环境,顾及全球环境,从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到自然环境着手,揭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关系。全书共计9章,包括:绪论(所含环境及环境类型、环境特性、环境科学及其发展、环境科学逻辑思维方法论);人类与大气圈;人类与水圈;人类与生物圈;人类与土壤圈;人类与岩石圈;人口与环境;环境伦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书章节互为衔接,前后融会贯通于一体。关于书中出现的疑难专业名词、重要全球环境保护公约以及涉及的著名人物都在书后分别附录:Ⅰ全球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约;Ⅱ名词解释;Ⅲ著名人物介绍。 为了便于读者弄懂书中的每一个概念,每章之后附有课后习题,教师可以进行选择性指导。本书由实图表格和叙述文字共同组成,以求图文并茂,诱导理解。 《环境科学概论》充分体现环境哲学思想,理论阐述深入浅出,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教材,以及本科非环境专业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材;亦可作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普适教育的通用教科书。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环境及环境类型1
1.1.1环境的概念1
1.1.2环境的类型1
1.1.3环境的特性2
1.2环境科学及其发展3
1.2.1当代环境问题3
1.2.2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5
1.2.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6
1.2.4环境科学的任务6
1.2.5环境科学的跨学科性7
1.2.6环境科学的未来8
1.3环境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论8
1.3.1整体性8
1.3.2系统性8
1.3.3综合性9
1.3.4复杂性9
习题9
第2章人类与大气圈11
2.1大气圈的结构与组成11
2.1.1大气圈的演化11
2.1.2大气圈的结构11
2.1.3大气的组成13
2.2大气污染及其类型14
2.2.1大气污染分类14
2.2.2大气污染源的类型15
2.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转化规律15
2.3.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15
2.3.2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16
2.4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25
2.4.1全球气候的异常现象与变化趋势25
2.4.2温室效应29
2.4.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0
2.4.4温室效应的防治对策32
2.4.5阳伞效应34
2.4.6南极臭氧洞36
2.4.7酸雨43
2.4.8热污染46
2.4.9大气圈氧平衡失调——潜在的危险47
2.5大气污染的危害48
2.5.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8
2.5.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49
2.5.3大气污染的其他危害50
习题50
第3章人类与水圈52
3.1地球水资源52
3.1.1地球水资源与水循环52
3.1.2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53
3.1.3全球淡水供给前景55
3.2中国水资源58
3.2.1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58
3.2.2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61
3.2.3中国淡水供给前景62
3.3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63
3.3.1地下水过度开采63
3.3.2河道整治64
3.3.3湖泊的湮灭65
3.4水体污染66
3.4.1水体的概念66
3.4.2天然水体的组成66
3.4.3天然水体的自净化67
3.4.4水体污染68
3.4.5水体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70
3.5主要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71
3.5.1需氧污染物71
3.5.2植物营养物76
3.5.3石油类物质的污染78
3.5.4重金属78
习题80
第4章人类与生物圈81
4.1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81
4.1.1生物圈81
4.1.2生物多样性81
4.2生态系统及其组成82
4.2.1生态系统82
4.2.2生态系统的组成83
4.3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84
4.3.1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84
4.3.2生态系统的特征84
4.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85
4.4.1生态系统的结构85
4.4.2生态系统的功能86
4.5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91
4.5.1生态系统的演替91
4.5.2生态系统的平衡91
4.6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92
4.7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93
4.7.1组织机构与任务93
4.7.2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特点93
4.7.3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的93
4.7.4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项目94
4.7.5中国在MAB中的作用与影响94
习题94
第5章人类与土壤圈96
5.1土壤圈的概念96
5.2世界土地资源96
5.2.1世界土地资源总量97
5.2.2世界土地资源消长97
5.3中国土地资源99
5.3.1中国土地资源状况99
5.3.2中国土地资源消长100
5.4人类对土壤圈的影响101
5.4.1土壤侵蚀101
5.4.2荒漠化102
5.4.3盐渍化和水涝103
5.4.4废弃物与土壤污染103
5.5农药与土壤污染104
5.5.1概述104
5.5.2农药的分类106
5.5.3农药与环境污染106
5.5.4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与转化108
5.5.5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109
5.6土地与粮食安全110
5.6.1全球土地与粮食安全110
5.6.2中国土地与粮食安全114
习题116
第6章人类与岩石圈117
6.1岩石圈与自然资源117
6.1.1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17
6.1.2自然资源及其分类118
6.1.3可耗竭资源的开采周期118
6.2岩石圈中的能源120
6.2.1能源及其分类120
6.2.2世界能源供求状况与前景121
6.2.3中国能源供求现状与前景129
6.3岩石圈中的矿物资源133
6.4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135
6.4.1深井回灌触发地震135
6.4.2油气田开采与回灌引起断块(层)活动、地面沉降和地震136
6.4.3地下核试验对地质构造的破坏与影响136
6.4.4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137
6.4.5人类活动的其他影响138
6.5开发“城市矿山”138
6.5.1“城市矿山”139
6.5.2“城市矿山”开发139
6.5.3中国“城市矿山”开发139
6.5.4“城市矿山”开发遇到的问题140
6.5.5日本“城市矿山”开发利用情况140
习题141
第7章人口与环境142
7.1世界人口问题142
7.1.1世界上早期的人口142
7.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142
7.1.3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与特点144
7.2中国人口问题148
7.2.1人口增长的历史回顾148
7.2.2新中国的人口变化历程149
7.2.3中国人口现状与特点152
7.3人口学理论152
7.3.1T.R马尔萨斯人口论152
7.3.2马克思、恩格斯人口论152
7.4人口预测模型153
7.4.1数学方法153
7.4.2人口学方法154
7.5未来人口预测155
7.6人口过剩对环境的压力157
7.6.1人口膨胀对自然环境的压力157
7.6.2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压力159
习题159
第8章环境伦理161
8.1不同环境伦理观出现的背景及其发展161
8.1.1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观161
8.1.2人类中心论162
8.1.3生物中心论162
8.1.4生态整体论162
8.1.5自然价值论162
8.1.6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162
8.2环境道德观163
8.3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164
8.4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165
习题166
第9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67
9.1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过程167
9.1.1孕育阶段167
9.1.2形成阶段168
9.1.3发展阶段168
9.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69
9.3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71
9.3.1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标准172
9.3.2人文发展指数(HDI)172
9.3.3绿色国民账户173
9.3.4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173
9.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73
9.4.1全球《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174
9.4.2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174
9.4.3《中国21世纪议程》简介175
9.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76
习题177
附录178
附录Ⅰ全球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约178
附录Ⅱ名词解释181
附录Ⅲ著名人物介绍185
参考文献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