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煤矿巷道底鼓围岩破坏探测评价 北疆活动性构造地质煤矿为例

收藏
  • 大小:45.03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煤矿巷道底鼓围岩破坏探测评价 北疆活动性构造地质煤矿为例
作者: 芮勇勤著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煤矿巷道底鼓围岩破坏探测评价:北疆活动性构造地质煤矿为例》针对北天山褶皱系准噶尔弧形构造带西翼中煤矿生产出现运输大巷底鼓、运输回风巷道底顶边帮隆鼓严重破坏,特别是因底鼓而造成巷道报废和影响矿山后续安全开拓开采情况,开展一系列研究:煤矿井田与地质特征,井田开拓与煤矿技术改造,构造应力分布环境巷道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应力与松动破坏区,巷道围岩松动破坏测试分类,巷道底鼓围岩松动破碎探测技术,探地雷达巷道底鼓松动破坏探测方案,副立井井底调度硐室松动破坏探测解译,主斜井、暗斜井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13403回风、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0404回风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副立井辅助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0402回风、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巷道底鼓围岩破坏补强措施。《煤矿巷道底鼓围岩破坏探测评价:北疆活动性构造地质煤矿为例》成果在工程中进行广泛应用,还需深入研究;同时开展的研究可供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教学、研究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煤矿井田与地质特征
1.1 交通位置
1.2 地形地貌
1.3 地表水体
1.4 气象及地震
1.5 煤田开发
1.6 地质构造
1.7 煤层及煤质
1.8 瓦斯及其他
1.9 水文地质
第2章 井田开拓与煤矿技术改造
2.1 井田境界及储量
2.2 安全煤柱的留设
2.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 井田开采影响
2.5 开拓方案的选择
2.6 水平划分
2.7 大巷布置与开采顺序
2.8 煤炭及辅助运输方式的比较及选定
2.9 采区布置及装备
2.10 煤矿技术改造
第3章 国内外巷道底鼓围岩破坏研究
3.1 掘进对底板岩层稳定性的影响
3.2 巷道结构工作特性
3.3 构造应力影响作用下底板岩层抗弯刚度的变化
3.4 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的数值分析
3.5 构造应力巷道变形特点
3.6 锚喷支护力学分析和破坏形态
3.7 锚喷支护设计施工原则
3.8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3.9 巷道支护衬砌的主要类型
3.10 复合式衬砌结构设计
3.11 国内重大工程中同类技术的研究应用案例
第4章 构造应力分布环境巷道锚杆支护
4.1 全球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点
4.2 中国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点
4.3 构造应力场中煤巷锚杆支护表现特征
4.4 构造应力作用下巷道顶板的破坏形式
4.5 构造应力作用下锚杆支护作用
4.6 构造应力作用下锚索的剪切破坏
4.7 构造应力场中锚杆支护措施
第5章 巷道围岩应力与松动破坏区
5.1 无压巷道围岩重分布应力
5.2 有压巷道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
5.3 弹性力学方法
5.4 弹塑性力学方法
5.5 几种弹塑性力学方法比较
5.6 数值分析法
第6章 巷道围岩松动破坏测试分类
6.1 岩体物理参数的影响
6.2 围压(地应力)的影响
6.3 巷道几何形状的影响
6.4 巷道松动圈测试方法
6.5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类
6.6 围岩松动圈判别
第7章 巷道底鼓围岩松动破碎探测技术
7.1 国内外巷道底鼓围岩松动破碎研究
7.2 探地雷达探测原理与方法
7.3 超声波测试原理与方法
7.4 围岩松动圈超声波测试与探地雷达探测成果认证
7.5 围岩松动圈探测与数值模拟结果认证
7.6 巷道围岩超声波检测
7.7 锚杆钻孔岩层探测
7.8 水患巷道泥质岩体弱化作用
第8章 探地雷达巷道底鼓松动破坏探测方案
8.1 准备工作
8.2 雷达天线频率选择
8.3 测试参数选取
8.4 探测测线布置
第9章 副立井井底调度硐室松动破坏探测解译
9.1 副立井井底调度硐室变形破坏
9.2 副立井井底调度硐室围岩松动破坏探测成果
第10章 主斜井、暗斜井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
10.1 主斜井、暗斜井巷道变形破坏
10.2 主斜井、暗斜井巷道松动破坏探测成果
第11章 0403回风、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
11.1 0403回风、运输巷道变形破坏
11.2 0403回风、运输巷松动破坏探测成果
第12章 0404回风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
12.1 0404回风巷道变形破坏
12.2 0404回风巷道松动破坏探测成果
第13章 副立井辅助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
13.1 副立井辅助运输巷道变形破坏
13.2 副立井辅助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成果
第14章 0402回风、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解译
14.1 0402回风、运输巷道变形破坏
14.2 0402回风、运输巷道松动破坏探测成果
第15章 巷道底鼓围岩破坏补强措施
15.1 及时支护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
15.2 主动适应围岩变形与充分发挥围岩支撑能力
15.3 锚网梁支护施工
15.4 巷道底鼓围岩破坏补强措施
15.5 巷道围岩稳定支护模式
15.6 巷道围岩稳定支护分析
第16章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