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手册 地球物理卷
作者:王怀洪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版
内容简介
本卷共六部分。开篇为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总论,对当前主要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发展应用加以概述,并简要介绍了综合物探方法的搭配原则和技术要求。第一篇煤田高分辨地震勘探,简述地面地震勘探方法及主要概念,按照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分阶段进行叙述,并简要介绍与常规地震勘探相关的折射波法、微动监测、VSP、多波及多分量勘探等方法。第二篇矿井地震勘探,介绍井下普遍采用的槽波、瑞利波、矿井CT、超前探,以及从地面延伸到井下的地震方法等。第三篇电法勘探,介绍地面直流电法、矿井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矿井地质雷达等勘探方法。第四篇重力、磁法、放射性勘探及遥感地质,介绍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遥感地质等方法。第五篇地球物理测井,从地球物理测井概述、数据的采集、资料的处理解释与应用,以及测井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煤矿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目录
0 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总论
0.1 术语定义
0.2 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概述
0.2.1 矿井物探
0.2.2 矿井物探主要类型及应用
0.3 综合物探
0.3.1 综合物探
0.3.2 综合物探的搭配原则
0.3.3 综合物探的设计和技术要求
0.3.4 资料的综合分析
第一篇 煤田高分辨地震勘探
1 地震勘探概述
1.1 术语定义
1.2 地震勘探简介
1.2.1 地震勘探方法
1.2.2 地震勘探中的主要矛盾
1.2.3 地震勘探的发展
1.2.4 国内地震勘探概况
1.2.5 地震勘探的前提及相关的波
1.2.6 地震勘探的工作阶段
1.3 地震勘探方法分类
1.3.1 按激发、接收方式分类
1.3.2 按波的类型分类
1.4 几何地震学与波动地震学
1.4.1 地震波的运动学与几何地震学
1.4.2 物理地震学与波动地震学
1.4.3 几何地震学与波动地震学的关系
1.5 地震波的频谱
1.5.1 频谱分析
1.5.2 地震波的频谱特征
1.5.3 采样定理
1.5.4 数字滤波
1.6 分辨率与信噪比
1.6.1 地震波的分辨率
1.6.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特点与现状
1.6.3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能解决的矿井地质问题
1.6.4 干扰波及其对勘探效果的影响
2 煤田高分辨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
2.1 术语定义
2.2 试验工作
2.2.1 试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2.2.2 干扰波调查
2.2.3 激发方式试验
2.2.4 接收方式试验
2.2.5 仪器因素
2.3 测线布置
2.3.1 测线布置的原则
2.3.2 勘探阶段与测网
2.4 观测系统
2.4.1 观测系统分类
2.4.2 观测系统选择步骤
2.4.3 观测系统参数的选择
2.4.4 三维束状观测系统的演变
2.4.5 特殊观测系统
2.5 地震波的接收
2.5.1 接收设备
2.5.2 接收参数的选择
2.5.3 组合
2.5.4 检波器的埋置
2.6 地震波的激发
2.6.1 震源类型
2.6.2 井深、药量
2.6.3 激发方向
2.7 地震波速度的测定
2.7.1 地震测井(积分测井或声测井)
2.7.2 微分地层测井(连续速度测井或声测井)
2.7.3 微地震测井
2.7.4 折射波法(小折射)
2.8 野外资料的验收
2.8.1 资料整理
2.8.2 资料验收
2.8.3 原始质量要求
2.8.4 原始资料的评价
3 煤田高分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
3.1 术语定义
3.2 基本要求与主要措施
3.3 关键模块
3.3.1 空间属性
3.3.2 静校正
3.3.3 滤波
3.3.4 反褶积
3.3.5 叠加
3.3.6 偏移
3.4 基础处理参考流程
3.4.1 参考流程
3.4.2 几点说明
3.4.3 处理成果的评价
4 煤田高分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4.1 术语定义
4.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4.2.1 地震反射波与地层
4.2.2 地震资料与地质体
4.2.3 地震波的对比原则及方法
4.2.4 叠加剖面上特殊波的标志
4.2.5 测线方向与地层倾角
4.3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4.3.1 断层的解释
4.3.2 褶曲的解释
4.3.3 陷落柱的解释
4.4 时深转换
4.4.1 时深转换速度参数
4.4.2 速度分析
4.4.3 时深转换
4.5 薄层反射与煤层解释
4.5.1 薄层反射模型
4.5.2 单一煤层的反射
4.5.3 薄层反射振幅利用
4.5.4 煤层解释
4.6 地震资料解释的误区
4.7 图件制作
4.7.1 t0图件的制作
4.7.2 构造图件的制作
4.7.3 地震地质剖面的制作
4.8 目标处理技术
4.8.1 相干/方差体技术
4.8.2 正演
4.8.3 约束反演
4.8.4 零炮检距剖面多项式拟合
4.8.5 小波变换
4.8.6 AVO
5 其他方法
5.1 术语定义
5.2 折射波法
5.3 微动监测
5.4 VSP地震观测
5.5 多波及多分量地震勘探
第二篇 矿井地震勘探
6 槽波勘探
6.1 术语定义
6.2 槽波勘探的基本概念
6.2.1 基本原理
6.2.2 槽波地震勘探仪器
6.2.3 槽波地震勘探方法分类
6.3 槽波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6.3.1 巷道中槽波地震法观测系统
6.3.2 施工方法
6.4 槽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数据处理与解释
6.4.1 数据处理
6.4.2 资料解释
7 瑞利波探测
7.1 术语定义
7.2 瑞利波探查的基本概念
7.2.1 基本原理
7.2.2 仪器设备
7.3 工作方法
7.3.1 现场数据采集
7.3.2 数据处理
7.4 资料解释及应用
7.4.1 地层界面的异常特征
7.4.2 洞穴界面的异常特征
7.4.3 断层界面的异常特征
8 井下地震勘探
8.1 术语定义
8.2 概述
8.2.1 方法原理
8.2.2 应用条件及特点
8.2.3 探测内容
8.3 井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8.3.1 地震仪器设备
8.3.2 井下震源
8.3.3 井下检波器
8.4 工作方法
8.4.1 测线布置
8.4.2 井下探测激发接收系统的特殊性及要求
8.4.3 资料处理与解释
8.5 探测应用与效果
8.5.1 断层构造探测
8.5.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评测
8.5.3 煤层厚度探测
8.5.4 煤岩体注浆质量评价
9 其他地震勘探方法
9.1 术语定义
9.2 采面震波CT技术
9.2.1 概述
9.2.2 CT方法原理
9.2.3 井下工作方法
9.2.4 矿井探测应用
9.3 巷道地震反射波超前探测技术
9.3.1 反射波时距曲线特征分析
9.3.2 反射波提取技术
9.3.3 绕射扫描叠加偏移技术
9.3.4 应用案例
9.3.5 矿井地震超前探测仪器设备简介及极化偏移新方法第三篇电法勘探
10 直流电法勘探
10.1 术语定义
10.2 电阻率法基础
10.2.1 岩、矿石的电阻率
10.2.2 电阻率的测定
10.2.3 直流电法勘探的种类
10.3 电阻率剖面法
10.3.1 基本装置形式
10.3.2 电剖面法的应用条件
10.3.3 不宜开展电剖面法工作的地区
10.3.4 电极距的选择
10.3.5 电剖面法的主要成果图
10.3.6 各种电剖面法的比较
10.4 电阻率测深法
10.4.1 基本装置形式
10.4.2 电测深法的应用条件
10.4.3 不宜开展电测深法工作的情况
10.4.4 装置与电极距
10.4.5 水平层状地电断面电测深曲线类型
10.4.6 电测深资料解释
10.5 高密度电阻率法
10.5.1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系统
10.5.2 三电位电极系
10.5.3 技术要求
10.5.4 数据处理方法
10.5.5 资料解释
10.6 自然电位法
10.6.1 基本原理
10.6.2 观测方法
10.6.3 技术要求
10.6.4 成果表达形式
10.6.5 资料解释原则
10.7 充电法
10.7.1 基本原理
10.7.2 观测方法
10.7.3 技术要求
10.7.4 成果表达形式
10.7.5 资料解释原则
10.8 激发极化法
10.8.1 基本原理
10.8.2 观测方法
10.8.3 激电常用参数
10.8.4 技术要求
10.8.5 资料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