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煤矿矿产书籍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收藏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编著   地质   爱国   评价   青藏高原
资源简介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孙自永,周爱国,王旭编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依托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国家专项“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12120113038400)”“青藏高原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1212010818093)”和“矿山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1212011120028)”成稿,同时也是这3个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和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工作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工作方法
第三节 **外研究现状
一、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第二章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社会经济
第三节 地形地貌
第四节 气象水文
一、气象
二、水文
第五节 植被土壤
一、植被
二、土壤
第六节 矿产资源
第七节 环境问题

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理论
第一节 矿山地质环境的系统分析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三、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特点
四、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与要素
五、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演化
第二节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矿产资源开发
一、不同的矿产资源类型
二、不同的矿产开发方式
三、不同的矿产开发规模
四、矿产开发利用的不同阶段
第三节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响应:结构要素的改变
一、岩石要素
二、水要素
三、土壤要素
四、生物要素
五、土地要素
六、综合响应
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
二、矿山地质灾害
三、矿山环境污染
四、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五、矿山资源损毁

第四章 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类型的区划
第一节 区划的准备工作
一、区划思路
二、区划步骤
三、区划原则
第二节 区划结果
一、祁连山地区
二、三江源地区
三、羌塘高原
四、青海湖
五、可可西里
六、河湟谷地
七、藏南河谷
八、雅鲁藏布江地区

第五章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
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属性
一、评价的对象
二、评价的范围
三、评价的性质
四、评价的目的
五、评价的服务对象
第二节 评价的结构体系
一、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分析
二、评价的层次结构
三、评价的流程/步骤
第三节 总体评价思路
一、以内容为**的评价思路
二、以区域为**的评价思路
三、以层次为**的评价思路
四、以应用为**的评价思路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原则
二、构建方法
三、层次结构
四、准则层的建立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五节 评价指标信息获取
一、评价单元划分
二、遥感解译方法
三、野外调查方法
第六节 定权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二、专家打分法
三、序列综合法
四、数理统计法
五、熵值法
第七节 评价数学模型
一、指数模型
二、数理统计模型
三、模糊数学模型
四、灰色系统模型

第六章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示范评价
第一节 示范评价区的选取
一、选取原则
二、示范评价区选取
第二节 评价性状数据的获取
一、数据源
二、遥感图像处理
三、解译标志建立
四、专题信息提取
第三节 示范评价准备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评价因子分析
三、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四、评价指标权重
五、评价单元划分
六、评价数学模型
第四节 黑河源多金属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评价区概况
二、评价结果
第五节 木里煤田聚乎*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评价区概况
二、评价结果
第六节 大场金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评价区概况
二、评价结果
第七节 甲玛铜矿区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评价区概况
二、评价结果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主要结论
一、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二、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区划研究
三、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研究
四、典型矿区/矿山示范评价研究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规划对策
一、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论证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执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政策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二、建立矿山监督检查制度
三、提高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
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及预测预报
五、提高民众矿山环保意识
六、探索矿山地质环境商业保险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