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70年
作者: 汪海波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70年》真实叙述和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年经济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这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揭示二者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核心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各个时期实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
目录
导论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
第一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制度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第二节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雏形
第三节 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营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经济
第一节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农民经济
第二节 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经济
第三章 发展合作社经济
第一节 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第二节 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
第三节 发展供销合作社
第四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一节 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三节 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四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改组
第五章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六章 恢复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 恢复全部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恢复农业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 恢复工业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 恢复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 经济恢复时期经济变革和恢复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经济(1953一1957年)
第一章 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上半年,农业合作化在反冒进中稳步发展
第二节 1955年夏季以后,进入农业合作化高潮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二章 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 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
第三节 1956年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三章 实现对个体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 1956年上半年,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四节 个体商业的合作化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一节 195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六章 1953—1957年经济变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一节 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一)——“大跃进”阶段的经济(1958—1960年)
第一章 “大跃进”运动
第一节 从反冒进开始的“大跃进”运动
……
第四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经济(1961—1965年)
第五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经济(1 966—1 976年9月)
第六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四)——经济恢复与“洋跃进”阶段的经济(1976年10月一1978年)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一)(1979一1984年)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二)(1985—1992年)
第九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三)(1993—2000年)
第十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完善阶段的经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四)(2001—2011年)
第十一编 以市场取向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经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五)(2012—2018年)
结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