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新技术 黄海风,张永胜,董臻 著 2015年版

收藏
  • 大小:60.56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新技术
作者:黄海风,张永胜,董臻 著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新技术》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星载SAR干涉技术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首先,简要讲述了SAR干涉测量的概念、发展历史、各种干涉体制和模式的比较;然后介绍了星载双站SAR和星载双站InSAR的基本原理、信号模型和测高精度分析,作为后续干涉技术的理论基础。之后逐一阐述各种星载SAR干涉技术,包括分布式SAR干涉技术、单/双站SAR极化干涉技术、SAR多频/多基线干涉技术、SAR顺轨干涉技术、双天线和系绳式干涉技术、长时间序列差分干涉技术、被动SAR干涉技术。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概念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发展历史 1.2.2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发展历史 1.3星载InSAR平台体制比较 1.4星载InSAR工作模式比较 参考文献 第2章星载双站SAR模型 2.1星载双站SAR信号模型 2.1.1回波信号模型 2.1.2图像信号模型 2.1.3空间分辨率分析 2.2“停走停”假设误差分析 2.2.1斜距误差分析 2.2.2斜距误差影响分析 2.2.3等效斜距误差计算 2.2.4实验结果 2.3星载双站SAR等效距离模型 2.3.1几种等效距离模型 2.3.2等效距离模型比较 参考文献 第3章星载双站InSAR原理 3.1高程反演原理 3.2双站InSAR信号模型 3.2.1干涉信号模型 3.2.2相干系数与频谱偏移的关系 3.2.3相干系数与基线的关系 3.3干涉相位图分析 3.4测高精度分析 3.4.1测高精度公式 3.4.2测高精度与基线矢量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分布式SAR干涉技术 4.1概述 4.2卫星编队构形设计 4.2.1相对运动模型比较 4.2.2应用系统编队构形优化设计一般方法 4.2.3分布式星载InSAR编队构形优化设计 4.3雷达三同步方法 4.3.1时间同步方法 4.3.2相位同步方法 4.3.3空间同步方法 4.4高精度干涉基线确定方法 4.4.1星间相对状态测量方法概述 4.4.2基线定义与转换分析 4.4.3干涉基线定标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单,双站SAR极化干涉技术 5.1概述 5.1.1SAR极化干涉理论及系统的研究现状 5.1.2单/双站地SAR极化干涉植被参数反演 5.2SAR极化干涉基础 5.2.1单/双站SAR极化信号模型 5.2.2SAR极化干涉信号模型 5.3基于经典植被散射模型的参数反演 5.3.1经典植被散射模型基本假设 5.3.2经典植被SAR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 5.3.3经典SAR极化干涉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 5.4单/双站地极化干涉两层植被参数反演 5.4.1两层植被复相关系数模型 5.4.2两层植被参数反演方法 5.5单/双站地极化干涉三层植被参数反演 5.5.1三层植被复相关系数模型 5.5.2三层植被参数反演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SAR多频/多基线干涉技术 6.1概述 6.2多频/多基线相位解缠方法 6.2.1最小二乘频率快速算法 6.2.2迭代相位解缠算法 6.3多频/多基线相位融合处理方法 6.3.1多基线相位融合 6.3.2多频段相位融合 6.4叠掩区域相位估计方法 6.4.1多基线SAR图像信号模型与协方差矩阵 6.4.2基于信息论的干涉相位区域分类方法 6.4.3干涉相位估计与解缠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SAR顺轨干涉技术 7.1概述 7.2SAR—ATI和SAR—DPCA性能分析 7.2.1SAR—ATI和SAR—DPCA简述 7.2.2SAR—ATI和SAR—DPCA性能分析 7.3单基线SAR—ATI恒虚警检测方法研究 7.3.1SAR—ATI的干涉幅度和相位的统计模型 7.3.2恒虚警和似然比检测方法 7.3.3性能分析比较 7.4混合基线条件下SAR—GMTI方法 7.4.1信号模型 7.4.2修正的SAR—DPCA和SAR—ATI方法 7.4.3自适应SAR—DPCA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章其他干涉新技术 8.1双天线和系绳干涉技术 8.1.1毫米波双天线干涉技术 8.1.2系绳干涉技术 8.2差频干涉技术 8.2.1概念与原理 8.2.2面目标干涉 8.2.3永久散射体干涉 8.3被动SAR干涉技术 8.3.1基于星载SAR照射源的被动SAR技术 8.3.2基于导航卫星照射源的被动SAR技术 8.3.3被动SAR干涉技术 参考文献 彩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