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的高效并发传输方法
作者:吕绍和 著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无线网络已是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无线并发传输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无线网络的高效并发传输方法》是作者吕绍和、王晓东、董旋、周兴铭近年来无线通信与网络研究的结晶。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介绍基本的并发传输技术。第3章与第4章分别在非累积与累积干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SIC的干扰消除能力及充分并发的链路调度机制。第5章是理论成果,回答了SIC在提高网络性能上的作用及如何利用SIC能力等重要问题。第6章研究高速无线网络中控制与数据传输并行的网络设计,提出了流水调度的分布式控制技术。第7章探讨SIC无线网络的访问控制协议。第8章探讨了全双工感知技术。全书内容深入浅出,可供无线通信与网络的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作为现代高速无线网络设计与部署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互联网的发展
1.1.2 无线网络的发展
1.1.3 移动互联网
1.2 无线通信系统与结构
1.2.1 基本结构
1.2.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2.3 蓝牙技术
1.2.4 无线局域网
1.3 无线并发传输
1.3.1 无线通信的特点
1.3.2 问题的提出
1.3.3 并发通信
1.3.4 资源分配
1.3.5 并发传输的挑战性问题
1.4 全书内容梗概
参考文献
第2章 并发传输的基本技术
2.1 多包接收技术
2.1.1 基础知识
2.1.2 多用户检测
2.1.3 干扰消除
2.1.4 模拟网络编码与Zigzag
2.1.5 发展趋势与小结
2.2 无线全双工
2.2.1 三天线系统
2.2.2 双天线系统
2.2.3 单天线系统
2.3 传输调度
2.3.1 链路调度问题
2.3.2 调度算法的分类
2.3.3 图着色与调度
2.3.4 其他调度方法
2.3.5 小结
2.4 面向多包接收的分析与设计
2.4.1 多包接收的建模
2.4.2 网络性能分析
2.4.3 网络协议设计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非累积干扰模型的并发调度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与挑战
3.3 网络干扰的建模
3.3.1 链路干扰模型
3.3.2 网络干扰模型
3.3.3 并发图:构造
3.3.4 并发图:性质
3.3.5 链路并发可行性判断
3.4 调度算法
3.4.1 干扰数
3.4.2 基于独立集的调度
3.4.3 达到更好边界的策略
3.5 仿真实验评估
3.5.1 均匀网络
3.5.2 随机网络
3.6 原型实验环境评估
3.6.1 集中通信模式
3.6.2 分布通信模式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累积干扰模型的并发调度
4.1 引言
4.2 相关研究
4.3 加权并发图
4.3.1 系统模型
4.3.2 加权并发图的构造
4.3.3 加权并发图的实例
4.3.4 判断链路集的可行性
4.4 最大并发集问题
4.4.1 问题的定义与难度
4.4.2 干扰的理解
4.4.3 贪婪算法
4.4.4 性能评价
4.5 周边信号感知的调度算法
4.5.1 贪婪算法的一般过程
4.5.2 链路集的饱和度
4.5.3 周边信号感知的调度算法
4.5.4 讨论与分析
4.5.5 性能评估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链路调度的并发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相关研究
5.3 系统模型
5.3.1 M-level非累积干扰模型
5.3.2 有序累积干扰模型
5.4 基于有序累积干扰模型的调度性能
5.4.1 链路调度问题
5.4.2 丘似算法
5.4.3 性能分析
5.5 基于M-level非累积干扰模型的调度性能
5.5.1 近似算法
5.5.2 性能分析
5.5.3 实验结果
5.5.4 讨论
5.6 网络容量的理论分析
5.6.1 M-level非累积干扰模型
5.6.2 有序累积干扰模型
5.6.3 讨论
5.6.4 典型场景的容量分析
5.7 小结
5.8 附录:部分定理证明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度并发的流水调度
6.1 引言
6.2 相关工作
6.3 基本思想
6.3.1 动机
6.3.2 非对称全双工
6.4 三维流水竞争
6.4.1 基本的流水竞争
6.4.2 高级流水
6.4.3 奇相关导频码
6.4.4 参数分析
6.4.5 讨论
6.5 性能评估
6.5.1 实验设置
6.5.2 实验结果
6.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支持并发的分布式控制
7.1 引言
7.2 相关工作
7.2.1 集中式MAC协议
7.2.2 分布式MAC协议
7.3 并发链路的实时识别
7.3.1 自定义特征序列
7.3.2 基于自定义特征序列的链路标识
7.3.3 基于特征序列间隔的链路标识
7.3.4 实验测试结果
7.3.5 小结
7.4 LCCBMAC协议
7.4.1 简单多轮竞争机制?-CSMA/CA
7.4.2 LCCBMAC的基本过程
7.4.3 LCCBMAC的控制流程
7.4.4 性能分析
7.5 引入Bad节点的LCCBMAC协议
7.5.1 Bad节点的定义与质量评估
7.5.2 Bad节点的选择模型
7.5.3 Bad节点的淘汰机制
7.5.4 基于Bad节点的链路集竞争
7.6 LCCBMAC协议的实现与评估
7.6.1 实验环境介绍
7.6.2 并发链路集竞争机制
7.6.3 基于Bad节点的协议
7.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面向并发传输的全双工感知
8.1 引言
8.2 相关研究
8.2.1 匹配滤波器感知
8.2.2 能量感知
8.2.3 循环平稳特征感知
8.2.4 压缩频谱感知
8.2.5 感知技术指标
8.3 非对称全双工感知
8.3.1 对称全双工的原理与不足
8.3.2 非对称全双工系统
8.3.3 实现方案
8.3.4 性能分析
8.3.5 实验结果
8.4 高时效压缩频谱感知
8.4.1 高斯随机矩阵
8.4.2 部分傅里叶变换矩阵
8.4.3 基于结构化随机矩阵的高时效感知
8.4.4 实现模型及参数设置
8.4.5 实验结果
8.5 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