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碳 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碳化硅 复合陶瓷涂层 焦更生 著 2016年版

收藏
  • 大小:51.47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碳 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碳化硅 复合陶瓷涂层
作者:焦更生 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丛编项: 复合陶瓷涂层
内容简介
  《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碳化硅/复合陶瓷涂层》主要介绍了采用包埋法、涂刷法和原位形成法等方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碳化硅/复合陶瓷涂层,在温度1773K和1873K下进行了静态自然对流空气中的氧化试验,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等手段分析了涂层在氧化前后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形貌特征,对涂层的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对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碳化硅/复合陶瓷涂层》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化学、化工等专业本科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以及从事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C/C复合材料的发展
1.1.2 C/C复合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3 C/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
1.1.4 C/C复合材料抗氧化设计思路及常用方法
1.2 C/C复合材料涂层类型
1.2.1 单组分涂层
1.2.2 多组分涂层
1.2.3 多层多组分复合涂层
1.2.4 多层多组分复合梯度涂层
1.2.5 贵金属涂层
1.3 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工艺
1.3.1 化学气相沉积法
1.3.2 浸渗法
1.3.3 涂刷法
1.3.4 等离子喷涂法
1.3.5 溶胶-凝胶法
1.3.6 电子束喷涂法
1.3.7 电化学涂层
1.4 目前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方向
1.4.1 目前研究现状
1.4.2 今后的研究方向
1.5 背景及意义
1.6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主要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章 C/C复合材料TiC内涂层的制备、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涂层的制备
2.2.1 涂层的结构设计
2.2.2 涂层的制备工艺
2.3 涂层的表面特征和性能分析
2.3.1 涂层的显微结构及能谱分析
2.3.2 涂层的组成结构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包埋法制备TiC内涂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2.4.2 TiC、SiC内涂层表面和断面的显微形貌比较
2.4.3 复合涂层表面和断面的显微形貌比较
2.4.4 (SiC+TiC)复合涂层的组成结构
2.4.5 (SiC+TiC)复合涂层缺陷分析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包埋法制备SiC内涂层缺陷的形成机制及控制
3.1 引言
3.2 SiC内涂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2.1 SiC内涂层的制备
3.2.2 SiC涂层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包埋法制备SiC涂层缺陷的形成机制
3.3.2 改性剂对裂纹的控制作用
3.3.3 涂层的抗氧化效果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包埋法制备C/C复合材料抗氧化SiC-MoSi2-(Ti0.8 Mo0.2 )Si2涂层的研究
4.1 引言
4.2 涂层的结构设计
4.2.1 单层涂层的结构设计
4.2.2 多层涂层的结构设计
4.3 涂层的制备工艺
4.3.1 单层涂层的制备工艺
4.3.2 多层涂层的制备工艺
4.4 涂层的表面特征和性能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SiC-MoSi2-(Ti0.8 Mo0.2 )Si2复相陶瓷单层涂层
4.5.2 SiC-MoSi2-(Ti0.8 Mo0.2 )Si2复相陶瓷多层涂层
4.6 C/C复合材料抗氧化SiC-MoSi2-(Ti0.8 Mo0.2 )Si2单层涂层及多层涂层抗氧化机理分析
4.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涂刷法制备C/C复合材料多组分抗氧化涂层的研究
5.1 引言
5.2 多组分抗氧化涂层的制备
5.2.1 多组分抗氧化涂层的结构设计
5.2.2 涂层的制备工艺
5.3 涂层的表面特征和性能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涂层表面及断面的微观组织分析
5.4.2 涂层的断面形貌与元素分布
5.4.3 涂层的抗氧化机理探讨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包埋法制备C/C复合材料多组分Al2O3-CrAl0.4 2Si1.5 8-SiC-A14SiC4抗氧化涂层的研究
6.1 引言
6.2 涂层的制备
6.2.1 涂层的结构设计
6.2.2 涂层的制备工艺
6.3 涂层的表面特征和性能测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涂层的表面及断面微观组织分析
6.4.2 高温等温氧化试验
6.4.3 涂层失效的机理分析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