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第二版
作者:郭战胜,施冬莉,宋亦诚 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百校土木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材料力学(第二版)》主要阐述了基本构件的拉(压)、弯、扭、剪等几种受力状态及其组合的基本理论,涵盖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能量法、压杆稳定、动载荷与疲劳强度、力学实验等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材料力学(第二版)》在讲述基本内容时注重其工程背景,部分例题、习题更是直接取自工程实例或生活实践。每章的“基本要求”旨在使学生学前就能心中有数;每章结束的“总结与讨论”不仅归纳知识要点,还希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探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1 绪论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1.1.1 构件分类及其变形
1.1.2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1.3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2 杆件的受力和变形形式
1.3 基本假定
1.3.1 连续性假定
1.3.2 均匀性假定
1.3.3 各向同性假定
1.4 外力和内力
1.4.1 外力
1.4.2 内力与内力分量
1.4.3 截面法
1.5 应力及其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1.5.1 正应力和切应力
1.5.2 一点处应力状态的概念
1.5.3 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1.6 应变及应力-应变关系
1.6.1 应变的概念与定义
1.6.2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物性关系
1.6.3 圣维南原理
1.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2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轴力与轴力图
2.1.1 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
2.1.2 轴力图
2.2 拉压杆的应力
2.2.1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2.2.2 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2.2.3 应力集中的概念
2.3 材料的力学性能
2.3.1 实验试样和设备
2.3.2 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3.3 其他塑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3.4 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3.5 低碳钢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3.6 铸铁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4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条件
2.4.1 许用正应力和安全系数
2.4.2 强度条件
2.5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
2.5.1 拉压杆轴向变形
2.5.2 拉压杆横向变形
2.6 简单静不定问题
2.6.1 拉压静不定求解
*2.6.2 装配应力
*2.6.3 温度应力
2.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3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3.1 工程中常见的连接结构
3.2 铆钉或螺栓连接件的强度失效形式及相应的实用计算方法
3.2.1 连接件剪切破坏及剪切实用计算
3.2.2 连接件的挤压破坏及挤压强度计算
3.2.3 连接板的拉断强度计算
3.2.4 连接件后面的连接板的剪切计算
3.3 焊缝与胶粘接缝的剪切实用计算
3.4 结论与讨论
习题
4扭转
4.1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4.1.1 外力偶矩
4.1.2 扭矩
4.1.3 扭矩图
4.2 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4.2.1 切应力互等定理
4.2.2 剪切胡克定律
4.2.3 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4.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4.3.1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4.3.2 圆轴扭转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4.3.3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
4.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分析与刚度条件
4.5 薄壁圆筒扭转
*4.6 非圆截面杆件扭转
4.6.1 矩形截面轴扭转
4.6.2 开口、闭口薄壁截面杆件的自由扭转
4.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5 弯曲内力
5.1 弯曲的几个基本概念
5.2 梁的约束及类型
5.2.1 支座形式与支反力
5.2.2 梁的类型
5.3 梁的剪力和弯矩
5.4 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图、弯矩图
5.5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5.5.1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
5.5.2 集中力和集中力偶在剪力图和弯矩图中的表现
5.5.3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以及几何意义汇总
5.5.4 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的积分关系
5.6 刚架和曲梁的内力
5.6.1 刚架内力
*5.6.2 曲梁内力
5.7 结论和讨论
习题
6 弯曲应力
6.1 弯曲正应力
6.1.1 几何方面
6.1.2 物理方面
6.1.3 平衡方面
6.2 弯曲切应力
6.2.1 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6.2.2 工字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6.2.3 箱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6.2.4 薄壁环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6.2.5 圆截面梁的切应力
6.2.6 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的比较
*6.3 开口薄壁非对称截面梁的弯曲
6.3.1 薄壁结构的工程实例
6.3.2 弯曲中心
6.3.3 弯曲中心的确定方法
6.4 复合梁横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计算
6.4.1 复合梁的工程实例
6.4.2 复合梁横截面弯曲正应力计算
6.5 梁的强度条件
6.5.1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6.5.2 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6.6 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6.6.1 改变梁的加载方式,减小梁的最大弯矩
6.6.2 合理安排支撑方式,减小梁的最大弯矩
6.6.3 合理设计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高梁的抗弯截面系数
6.6.4 等强度梁
6.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7 弯曲变形
7.1 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
7.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7.3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7.4 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7.5 简单静不定梁计算
7.5.1 简单静不定梁的计算
*7.5.2 连续梁计算
7.6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7.6.1 梁的刚度条件
7.6.2 梁的合理刚度设计
7.7 结论与讨论
习题
……
8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9 能量法
10 组合变形
11 压杆稳定
12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
13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
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B 型钢截面尺寸、截面面积、理论重量及截面特性
附录C 部分习题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