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标准下载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支付“壳”又涨价了 标准竞争白热化

2016-10-18 19:35:49 来源:

 支付“壳”又涨价了  标准竞争白热化

支付企业的竞争从产品竞争、平台竞争最终将演进为标准竞争。企业间标准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问题上升为关乎企业持续生存的战略问题。

支付“壳”又涨价了!2016年以来,已有10余家企业通过全资收购或入股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交易价格均在数亿元以上,支付“壳”价格同比上涨10倍以上。可见互联网支付牌照抢夺趋于白热化。

行业政策是支付行业并购井喷的最大推手。央行自2011年以来陆续发放支付牌照270张,减去因违规被撤销的3张,目前市场上还有267张。2015年3月第8批牌照批复后,至今再没放出一张。而且央行已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思路是: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防范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是底线。牌照暂停“刷新”,令支付牌照存量市场并购波澜汹涌。停发的支付牌照成为众多平台企业争夺的“门面”。

支付牌照不断换手直接加速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一方面,支付机构大洗牌,业务相似的支付机构之间通过并购、整合等途径抱团取暖;另一方面,支付牌照傍上场景公司成为新的趋势。比如美的收购神州通付、小米收购捷付睿通、恒大收购集付通、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美大收购钱袋宝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值得以水涨船高。

毋庸置疑,支付产业的繁荣成为资本蜂拥的原动力。支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是大势所趋。据艾瑞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达46500亿元,预计到2019年,该规模可能达到269410.9亿元。

并购日趋活跃预示着蛋糕做大的同时未来竞争加剧。支付行业的生态也将发生巨变。在移动支付市场中,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博弈形成了多个标准并存的情况,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作为其中三大主流标准,它们之间互不兼容、相互竞争。阿里、腾讯和银联在移动支付的标准竞争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对支付市场用户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也对各类商户、互联网平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其目的就是成为移动支付领域的事实标准。正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

2016年以来,华为、小米等新的搅局者不断高调介入,均志在重塑标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以自身的手机银行为基础,通过兼容各类支付平台、整合不同支付标准等手段重整旗鼓意欲夺回市场,以积极参与到移动支付标准竞争中。

支付企业的竞争策略也将不断调整。首先,免费不再是唯一的竞争策略。互联网支付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免费的午餐”,然而随着先行者已走过用户市场培育阶段,“放水养鱼”之后必将“卸磨杀驴”。下好“收费时代”这盘大棋才能让消费者继续认赌服输。如微信、支付宝先后推出提现收费举措,旨在通过调整支付规则,尽量使资金沉淀体系内,将社交用户有效转换成金融用户,继而完成完整支付闭环。

其次,采用灵活的兼容战略锁定用户。这种模式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控制与支付互补的产品或服务,通过该互补性产品或服务的兼容性与其它支付机构竞争,从而达到移动布局更全面、行业扎根更深入。如小米是唯一既做近场又做远程的支付公司,同时布局两者,以期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最后,各类支付公司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都在拼命拓展境外场景,使用户在其体系的资金可以有充裕的境外渠道花出去。如支付宝准备面向全球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云平台,通过开放移动支付、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和资源,降低跨境支付及数据交互成本,使得无论是境外的大型购物商场还是特色小店,都可以实现与附近的支付宝出境游用户的智能连接。

鉴于以上,笔者认为,支付产业链各方的角色也面临着重新定位。《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自9月6日起实施,发卡行服务费由区分不同商户类别的政策定价改为不区分商户类别的政府指导价、限价管理,并降低发卡行服务费费率水平,同时降低网络服务费费率水平。“96费改”以后,支付机构的收单利润率将处于下行通道,支付机构收入多元化转型迫在眉睫。作为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入口,支付机构掌握企业的销售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价值不可估量。而移动支付背后更大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其实才是可挖掘的宝库。移动支付与大数据监测、互联网营销、征信、小微企业融资等增值服务有机结合,将成为互联网支付企业新的突破口。

相关文章